赵志远:润物无声十余年 为孩子照亮追梦路
“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还要关心他,教育他,带给他精神层面的成长。”这是宁夏贺兰县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赵志远常说的一句话,当然,他也是这么做的。
2008年,赵志远离开了钟爱的三尺讲台,工作调动到贺兰县教体局,这也开启了他的“资助人生”。二十年的教师生涯,为他奠定了育人的基础,不管工作在什么岗位,他都喜欢别人叫他“赵老师”。
赵志远抽屉里的笔记本详细记录着学生的还款记录。李艺杭摄
抽屉里的“秘密”
一份名单,一个笔记本,一个挎包,这是赵志远每次下乡的必备物品。
“在教育局负责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后,我经常跟民政的干部一起去农村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因为家庭困难,就把上大学的理想心中不由得燃起了要为孩子们做点事儿的想法。
赵志远不抽烟,不喝酒,常年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冲锋衣。十几年的走访过程中,每当赵志远遇到因为经济原因要放弃梦想的学生,他都会给孩子的监护人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办理助学贷款,也为孩子们鼓劲打气。
赵志远的办公桌上,放着近5年来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姓名、联系方式、贷款金额、第一笔钱的还款日期、还差几笔钱没还……赵志远都详细地标注在学生的名字后面,快到还款日期时,赵志远便会打电话提醒学生,并对有困难的家庭进行家访。
办公桌的抽屉里还有一个老旧记录本,上面记着156名学生向他借款打的欠条。从2012年12月9日第一笔借款开始,这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学生的借款及还款记录。
“刚开始帮助学生们的时候,我也有过担心和忐忑,怕他们还不上贷款,但后来我发现大部分的孩子们都能按时把钱还上。”赵志远说,看到孩子们的诚信,也坚定了他“资助育人”的信念。
赵志远记录学生贷款情况。李艺杭摄
给予孩子精神的力量
说到赵志远对困难学生的帮助,还要从2008年9月说起。当时贺兰县经济桥小学正在上三年级的孤儿小琴(化名)进入了赵志远的视野,也成为了赵志远资助的第一个学生。从三年级到初三的六年时间里,小琴的学习、生活、思想时刻牵动着赵志远的心。
“我坚持每个月都去经济桥村给小琴送生活和学习用品,同时还辅导她学习,逢年过节会让妻子带她到家里洗个热水澡、吃口热饭,给她买新衣服、新书包。”赵志远说。
六年的帮助,让小琴从胆小自卑的阴影中走出,考上中专的那一天,小琴来到赵志远家哭着说:“赵老师,在我的心里您就是我的爸爸。”
那一刻,赵志远也流下了泪水。而在十几年的工作中,让赵志远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樊福是赵志远资助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尽管家庭贫困,但为了支持樊福的学业,家里人还是为他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
“别人家都是机器剥玉米,可我第一次去樊福家的时候,他的父母都在用手剥,母亲一边剥,一边用手抹着鼻子。由于常年辛苦劳作,脸上都有许多块状的污垢痂。”赵志远想起当时的场景,抹起了眼泪。
“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国家帮了我们,我们更要讲诚信,按时还上贷款,将来出息了,要回馈家乡。”每当为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赵志远都会给学生们念叨念叨,教育他们要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赵志远在欣荣村调研。李艺杭摄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自治区对到县级以下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获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的高校毕业生采取一次性补偿代偿的方法……”3月31日,在贺兰县欣荣村卫生院内,赵志远又在为工作人员宣讲各类政策。
十几年来,赵志远在接触学生资助工作后,经常走村入户进行调研,接待寻求教育帮助的百姓。工作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贫困家庭为了孩子上学面临的困难,也推动他开始思索教育与资助工作的真谛。
吴玉平捐了很多没怎么穿过的闲置衣物给困难群众;高建霞资助高一困难学生4人生活费;刘宇(化名)前段时间捐了5万块钱;祁勇文(化名)陆续资助了15个孩子……
这些年,很多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同时也成为爱的传递者。
“资助育人才是我们的真正的目的,应该通过资助的方式,把更多的孩子培养成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赵志远说,从前,他们是受助人。如今,他们成为发光发热的人,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爱”的大家庭。
“看着这些孩子变得如此优秀,我就觉得非常值得!”赵志远骄傲地说。
用春天般的情怀温暖学生,让资助工作为学生成长赋能。对赵志远来说,钱的资助只是一部分,而更重要的,他想给孩子们带去精神的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