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平罗: 开创种业“芯”未来 跑出振兴加速度

2022年07月26日09:49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粒粒浓缩着代代智慧、辈辈辛劳的种子落入泥土,在循环往复的岁月里,在繁盛沃土的酝酿中,万物生长,丰收欢歌响彻大地。

平罗县依托种业这张蕴含新技术、新成果的“金名片”,守护粮食安全命脉,不断延伸出充满机遇的产业链,“长”出农民富裕富足的好日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让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好种子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落地田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底气十足……

1 端牢饭碗

为种业装上“平罗芯”

在平罗县智慧农业展示馆的产业振兴展厅里,一组组照片生动记录着平罗人民垦荒造田、扩大耕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历史性跨越,耀眼的成就从一粒种子开始。

农业生产在年复一年的时间旅途中周而复始,而种业振兴始终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重要前提。

平罗县地处宁夏平原北部,38度黄金纬度赋予了农作物生长充足的日照,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培育的种子籽粒饱满、光泽度好、发芽率高、耐贮藏,是全国公认的“黄金制种产业区”。

平罗县制种面积达8万亩,其中蔬菜制种6.35万亩、粮食制种1.65万亩。全区80%的蔬菜种子在平罗繁育,95%以上的种子销往全国28个省市,菜豆类制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部分茄果类杂交种子销往美国、东南亚、中东等27个国家和地区,被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要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要想牢牢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打好种业翻身仗。”平罗县委负责人说。

近年来,平罗县委、县政府把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合作社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作为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等,制种产业迅速壮大成为该县三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先后引进泰金种业、昊玉公司等科技型企业建基地、做加工、促销售。目前,平罗县有区级龙头制种企业7家、市级龙头制种企业4家,注册商标22个,其中“宁兴”“银蔬”“昊粒籽”“乐淘牌”4个商标获“宁夏著名商标”称号,与上海、广东等28个省市160多家客商建立长久业务合作关系,构建了较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为提高平罗种子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为提升全国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的优势,培育“平罗种子”公用品牌,成功举办了八届宁夏种业博览会,每年吸引500多家区外企业开展南菜北种繁种试验,展示瓜菜新品种5000多个。不断拭亮“平罗种子”金字招牌,提升制种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创种业“芯”未来。

2 田野争锋

提升自主创新

一粒农作物好种子的育种平均周期为8至10年,多则10到20年乃至更久。无论是打通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环节,还是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都需要长远谋划、系统布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7月25日,走进宁夏泰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制种产业园,“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的大字标语和宽阔平整的绿色田园相映成景,工作人员在分子育种实验室里撕取1.5厘米的番茄叶片放入试管中,经过一系列步骤提取DNA后,放在盒子里进行成像,最后呈现出基因片段。

为了做好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环节,泰金种业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吸纳科研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企业科研生产实践中,运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将育种周期缩短到3至5年。

“我们每年将销售收入的20%以上用于科技研发,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成立企业专业研发团队,年标记、接种育种材料10万余份,测配、展示新组合17000多个。”公司董事长裴卓强告诉记者。通过自主研发多种蔬菜品种,泰金种业每年冬季在海南展示示范新品种4000多个,夏季在平罗县依托宁夏种业博览会展示示范新品种6000多个。在展示期间邀请国内外客户实地挑选需要的新品种,向客户提供试种样品进行推广。目前该公司已创制、筛选商业化育种材料8000余份,培育推广瓜菜新品种70余个,自主品种在国内和中东、美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推广。

“除了开展自育品种的展示示范,今年我们面向全国187家企业征集4800多个新优品种,包括番茄、辣椒等10个作物。”裴卓强说。

为种业插上科技翅膀,让“好种子”结出“好果子”,农业才更有盼头,农民才更有奔头。

育种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将带来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我们围绕蔬菜繁制种产业发展布局,不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种业国际国内合作和产业升级,全面提升种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特色制种的产业领先优势。”平罗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平罗县挂牌成立了宁夏种业研究院和分子育种实验室,先后培育推广90多个瓜菜新品种,45个品种通过审定或登记,制定了19个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承担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及石嘴山市育种专项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宁夏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瓜菜新品种选育上取得新突破,走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3 增收致富

小种子撬动大产业

作为石嘴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制种核心区,连续九届种博会在这里设置分会场,为头闸镇西永惠村开拓了发展思路,与蔬菜制种企业合作建设高标准制种示范区1130亩,积极探索“乡村游+产业+体验+消费”新模式,打造西永惠村“五彩种博园”产业融合特色品牌,拓展建设科普研学、劳动实践、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公园。

“围绕制种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渐多元化,打响了走进‘五彩种博园’乡村文化旅游品牌节会,吸引了农民返乡创业开农家乐,让游客们一路尝一路看,真切感受这片田野的‘色香味’,打造文旅融合的全域景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打工。”头闸镇党委书记赵冬梅说,今年将统一规划建设15户民宿,带动农户创收,预计年收入增加100余万元,形成了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四方共赢的局面。

在平罗县,种业的发展让产村融合逐渐“枝繁叶茂”,乡村旅游等“枝叶”的成长让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如今,平罗县形成了以黄渠桥、头闸等乡镇为主的制种产业带,依托22家制种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模式,建设200亩以上制种园区22个,种子总产量达2100多万公斤,总产值达4.2亿元,居全区首位。

在黄渠桥镇五星村蔬菜制种园区,每一个瓜菜品种都有“身份证”,从西吉县搬迁至此的移民王勤勤和村民们在地里忙得热火朝天。“一年四季在家门口都有活干,村里的产业兴旺,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王勤勤说。

五星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党员+农户”模式,引导和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制种产业。2022年,建成270亩玉米制种园区,其中村集体自主经营80亩,联农带农45户1100多亩,利用中央财政补助项目资金50万元建成135亩蔬菜制种园区,由村集体自主经营,联农带农50户900余亩。

“通过打造玉米、蔬菜制种园区,可解决900余人次就近务工就业,预计带动农民增收200余万元,力争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的目标。”五星村第一书记张丽说。

平罗县不同坐标呈现出的增收景象,正是种业发展势头强劲的最好佐证,这一富民产业带动2.2万户农户参与制种产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制种产业占比达12.7%,越来越多的农户端上了“金饭碗”。

4 藏粮于地

良种良法种好粮

种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平罗县良种繁殖场的农作物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粮食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区里,粮食作物新品种展示区291个品种的春小麦已收获,大豆、玉米长势旺盛。

“今年我们承担了国家和自治区农作物新品种区域、生产试验和粮食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2项任务,通过区域、生产试验为国家和自治区在小麦、玉米和大豆优良品种的选育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平罗县良种繁殖场场长顾海军指着设有指示牌的田地说,“那两组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单因子筛选展示,分别采用了‘2+3’和‘4+3’种植模式。”

看田选种、看种种田,庄稼人最有话语权。位于通伏乡的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绿油油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好种子打好粮,这几年不断引进宁粳43、宁粳50等新品种,优质品种达到了5000亩,好产业变成了好风景,好风景又变成了好‘钱’景。”平罗县绿康林家庭农场场长周生林笑着说。

平罗县现有耕地面积121万亩,粮食产量大、质量优,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8万吨以上,人均粮食产量居全区首位。

未来几年,平罗县将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实施现代种业振兴行动,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确保种业安全领域贡献“平罗力量”。(记者 李 良 见习记者 张适清)

<p></p></p>

宁夏泰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子育种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育种工作。

<p></p></p>

黄渠桥镇五星村蔬菜制种园区。

<p></p></p><p>  本报通讯员 王刚 摄</p>

俯瞰平罗种子小镇。通讯员 王刚 摄

<p></p></p><p>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李良 摄)</p>

头闸镇五彩种博园喜迎八方客。(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李良 摄)

(责编:阎梦婕、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