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文旅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履行自治区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秉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在空间布局、内容生产、产品业态、公共服务、消费促进、交流推广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创意创新,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切实守护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举办“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等展览活动,推出“与历史对话”“文物中的内蒙古”等系列电视节目、新媒体产品。未来还将通过文艺创作演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和旅游活动开展等多种途径,全方位、立体式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中华文化故事、民族团结故事,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2021年以来,文旅厅组织编制了一批专项规划,推出万里长城、天赋河套、大漠风情、万里茶道、草原风情5条主题旅游线路,举办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季主题推广活动,着力传承弘扬长城、黄河文化。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调查260余项,对全区62个开发区开展了文物保护区域评估。今年,文旅厅还将积极探索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业发展;扩大优质文旅融合产品供给,协同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创新文化和旅游宣传方式,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使科技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动能;推动文化和旅游业与农牧业、工业、体育、交通、康养、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
优化发展布局,谋划全域旅游。2021年,全区积极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3126.8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60.49亿元。为更好落实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定位,推动东中西部旅游业差异化协调发展,建立区域协调、产业集聚、城乡融合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文旅厅提出“四带”“四圈”文化旅游发展布局,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走深走实。
以特色旅游风景道为依托,以旅游中心城市为支点,集中打造蒙东草原森林文化旅游带(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环京津冀千里草原风情旅游带(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西部沙漠休闲文化旅游带(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形成集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的万里文化旅游长廊。同时,以中心城市和旅游城镇为依托,以旅游景区和文化遗产地为支撑,以交通网络为纽带,构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生态文化旅游圈、乌兰浩特—阿尔山—海拉尔—满洲里生态文化旅游圈、乌兰浩特—扎鲁特旗—霍林郭勒—阿尔山生态文化旅游圈、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西乌旗生态文化旅游圈,积极推进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夯实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全区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与银行达成实际融资贷款金额5.72亿元。积极服务招商引资,各类活动促成项目签约12个,达成意向投资约20亿元。传统工艺传承和文化旅游商品创新发展,95个项目获得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145个系列192件商品获“内蒙古礼物”品牌认证。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等景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包头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今年,内蒙古自治区还将聚焦培育壮大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丰富夜间文化和旅游产品等领域,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旅游为民,持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内蒙古自治区将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擦亮“亮丽内蒙古”的文旅金字招牌。
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