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21名 宁夏银川经开区在国家级考核中排名达历史最好水平
人民网银川2月10日电 (秦瑞杰、高嘉蔚)近日,商务部公布了2021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这场国家级经开区的“年度大考”中,宁夏银川经开区在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列第69位,排名较上年前进21个位次,居西部地区第7位,排名达历史最好水平。
俯瞰银川经开区。银川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宁夏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经开区抢抓发展机遇,明确发展目标,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引导产业提档升级,奋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2021年经济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97亿元,同比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全口径税收收入49.27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本级税收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1.4%。
银川经开区自成立以来,从一块“不毛之地”到一座“三新”产业发展高地,蝶变惊人,其中有个关键因素,就是理清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定位,突出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光伏制造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半导体材料初具规模,大尺寸半导体硅片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国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投产运行,新能源装备加速壮大,新食品知名企业不断聚集,成为全市和全区“三新”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高地,2021年“三新产业”占比超过90%、同比增长41%。
银川经开区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力推进数字赋能、平台创建、智慧园区等建设,在科技创新这条“赛道”上不断向前冲刺。截至2021年末,已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4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90家,国家及自治区级研发创新平台12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3.3%、同比增长31.6%,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紧盯国家级经开区考核指标调整,银川经开区把开放经济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和再投资,已逐渐形成了以小巨人、盾源聚芯、舍弗勒、中欣晶圆等为代表的近30家外资企业多方位开放格局。同时,园区依托公铁物流园,拓展铁路口岸功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0%以上,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以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稳步推进中沙产能合作,沙特吉赞产业园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外向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银川经开区严格落实“双碳”“双控”目标,坚决打好“三战一仗”,深化“五权”改革,狠抓“环境综合治理、深度节水控水、源头减排降碳”三项工作,大力推进绿电供应、绿能开发,综合能源消费量121.9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7%;万元产值能耗为0.24吨标煤,同比下降33%。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9个、自治区绿色工厂3家,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才能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在大力推进园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银川经开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不见面、马上办”,在项目审批上精简流程、在服务企业上设立首席服务官、在减税降费上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开展校企对接16场次,解决用工1.7万余人,提供人才公寓1000余套,新增市场主体700余家,协调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在用地、用电、融资、疫苗接种等方面20余项实际问题,营商环境企业测评满意度达到98%。
下一步,银川经开区将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从精准政策支持、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多维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科技创新水平,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