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采暖和能源供应,今年春节期间,位于灵武市的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枣泉煤矿计划不停产,同时作出一项决定——给忙碌一年的近千名矿工放假,让大家轮休回家过大年。
保供任务艰巨,却给工人放了假,谁来干活?
为一探究竟,2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枣泉煤矿。在厂区,记者巧遇下夜班的矿工张一亮,只见他满脸黝黑,只有脖子上的皱褶纹路隐约显现出皮肤的本色。张一亮开心地说:“下了这个班,就可以回海原过年了!”
参加工作8年,张一亮有6个“年”是在井下度过的。2020年春节,枣泉煤矿启用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大幅精简下井人员,张一亮意外获假3天。
今年,他又轮休4天。
今年,枣泉煤矿的矿工都收到了春节回家团圆的“大礼包”。
一肩扛起重约百斤的铁柱支架,却压弯了腰;一台风钻钻出无数个眼,却损伤了肺……这曾是矿工井下作业的写照。传统采煤方式给采煤工作贴上“脏、险、苦、累”的标签。近年来,随着老百姓收入上涨,常年不见天日的采煤工作鲜有人问津,煤矿面临用工紧张、人员老龄化等问题。
建设“少人”甚至“无人”的智能化开采工作面,成为枣泉煤矿的努力方向。2018年,枣泉煤矿组织研发团队,先后攻克10余项技术难题,通过智慧开采装备和物联技术,研发出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
记者在枣泉煤矿调度中心内,看到技术员杨万海正与矿工对话,确定现场一切准备就绪后,杨万海按下操控台上的启动按钮,再轻点鼠标,随之,皮带、破碎机、转载机、前部运输机、支架自动跟机等设备依序运转,采煤机开始割煤。
在智能化采煤设备的运行下,坚实、硕大的煤像豆腐般被轻而易举破碎成块,再通过传输带,源源不断地送往井口。从挖掘到运输,生产500吨煤耗时不过50分钟,而用工量却从之前的每班18人缩减为6人。
以往挖煤过程中,矿工还需迅速支起支架,以支撑被挖空的空间,这对工人的手速、体力、精准度等要求极高。“支架自动跟机是我们的硬核技术!”杨万海介绍,他们将支架改造为能思考的“机器人”——支架自动跟机,可自动判断空间大小、自动迁移。
“目前我们已实现采煤机自主截割、智能一键启停、4G‘有线+无线’万兆专网传输等,日割煤从过去的10刀增加至13刀,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均大大提高。”枣泉煤矿信息监测中心主任杨军自豪地说,2019年3月,他们研发出一款手机软件——E通新枣泉,通过手机管理生产进度、分析数据、申报故障,让一部手机智联一座矿山。
如今,借助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坐在地面采煤”的梦想正逐渐变成现实。去年初,受疫情影响,枣泉煤矿近百名矿工无法及时到岗,关键时刻,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挺身而出”,帮助煤矿超额完成一季度生产任务。
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8月19日至22日在宁夏银川举办。本届博览会以“深化经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据了解,本届博览会总计签约成果277个,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1566.7亿元。图为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会场外景。记者 刘 峰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