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凝视下的黄河宁夏段

2021年01月15日08:13  来源:宁夏日报
 

   宇宙浩渺,群星闪耀。

   浩瀚太空中,每天有上百颗卫星从我们头顶的数百公里外飞过。这些“空中慧眼”将大地的美丽画卷和人类的种种活动尽收眼底,也默默将黄河在漫长而孤独的时空旅程中深藏于亘古荒原、丘陵峡谷的故事看在眼里,记录在数据的褶皱里。

   点开不同年份的黄河宁夏段遥感卫星图像,蜿蜒流淌的黄河,为我们述说着它“迷惑行为”中的秘密。

   巡天遥看:曾在10年内东移2.9公里

   “通过遥感监测我们发现,近30多年来,黄河宁夏段在1987年至1997年之间河道变化较大。”1月13日,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宁夏数据与应用中心,宁夏遥感测绘勘查院高分遥感事业部主任王文龙为我们展示了1987年、1997年、2004年、2014年、2020年等年份的黄河宁夏段遥感卫星图像。当把几张图叠加在一起时,清晰可见在不同时代黄河的行踪变化。

   遥感卫星图像显示,黄河宁夏段中,中卫-中宁段相对平静,河道摆动迁移常出现在青铜峡-石嘴山段。在1987年至1997年这10年间,平罗县境内河道明显变窄,且在摆动变化中保持着一路向东的运动路线,最大东移距离达2.9公里。此后,尤其是近10年,黄河宁夏段河道变化甚微。

   凡走过必留痕迹,尤其在“天眼”的凝视下。“河流在漫长演变过程中所改变的地表水分关系、地貌结构和组合关系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留存,在遥感图像上以色调、形状和相近或相连的空间关系反映出来,据此便可勾绘出它的变化轨迹。”宁夏遥感测绘勘查院院长吴加敏介绍,黄河古河道的遥感调查与位置研究、水域或水体变化的遥感研究等,正是依据它在遥感图像上遗留下来的“痕迹”进行识别。

   “2013年起,我们使用的遥感数据全部来自我国高分专项系列卫星。”王文龙告诉记者。2013年以前,巡天遥看还需借助国外陆地卫星,2013年4月26日,作为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入轨,实现了民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国产化。

   改道迷踪:两股“势力”合谋而就

   细观遥感图像,依稀可辨本应紧邻黄河的兴惠泵站取水口被“甩”出黄河河道之外。“黄河改道导致泵站离开河道约3公里。”自治区水利厅水害灾害防御中心科长岳志春介绍。改道,对于变迁无常的黄河,曾十分频繁,史册和各种文献中充满了黄河“淤”“决”“徙”的记载。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夺河而走,一路东行北合,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在此后的2600多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改道最北处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经淮河入黄海。

   对黄河宁夏段有具体记述的最早著作,当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河水)又北,过北地富平县西。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为青山峡。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河水又北,迳富平县故城西……河水又北,薄骨律镇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又北,迳上河城东,世谓之汉城……河水又北,迳典农城东,俗名之为吕城……河水又东北,迳浑怀障西。”

   我区历史地理研究专家汪一鸣先生认为,《水经注》所反映的北魏时代黄河宁夏河道的位置、流向,与今天的河道相比较可知:第一,当初河道的上段(今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境)在今河道以西。现今永宁至青铜峡市小坝一线的一长串湖沼可能即为黄河故道遗留下来的牛轭湖。第二,古今的河型基本一致,除局部河段(主要是中段)外,均为顺直分叉型河道。第三,由整个河段的流向态势推测,北魏时期汉城、吕城以北河道的位置应在今河道之西。

   汪一鸣先生推断,北宋至元代,黄河主流大致在今河槽至灵武崇兴间来回摆动,而总的倾向是河势日渐向东。

   吴加敏表示,平罗县城与黄河距离的变化,是黄河东移的一个很好旁证。明代的志书,包括弘治《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以及根据明末以前资料编撰的《读史方奥纪要),都有“平虏城……东至黄河十五里,西至贺兰山六十里”的类似记载。但清代的《宁夏府志》、民国的《朔方道志》却记为“平罗县:西至贺兰山六十里,东至黄河岸三十里”。明清间平罗城址并无变动,但至黄河岸的距离却由原7.5公里变为15公里,说明明末以后黄河河道东移达7.5公里之多。

   黄河自西向东不断迁移,留下了明显的古河道遗迹。银川平原的“七十二连湖”自然水体群,以及今银川市境内的典农河水域,均属于古黄河牛轭湖。牛轭湖,即河流在发育过程中留下的废弃河道所形成的湖泊。

   汪一鸣先生认为,黄河在宁夏段的演变,乃由两股力量“合谋而成”。一是银川盆地的现代构造所致。在地壳上升运动中,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西侧的贺兰山强烈抬升,东侧的鄂尔多斯地台虽也相对上升,但幅度较小,而盆地中心部分则相对沉降,形成不均衡垂直运动,由此产生的动力迫使河道东移。二是水平方向的动力作用。即地球偏转力的影响,使黄河右岸受冲蚀较强,从而加强了河床东移的趋势。

   定制河道:黄河不再放飞任性

   改道,常因决口。河决之时,“泛滥所至,一片汪洋。远近村落,半露树梢屋脊,即渐有涸出者,亦俱稀泥嫩滩,人马不能驻足。”宁夏的汉代富平城、北魏薄骨律城、唐代怀远城、明代灵州城等城池俱因黄河变迁而湮灭。

   为了驯服这条大河,我区自1996年始,有计划地对重点堤段、重点河湾进行集中整治,先后实施完成五期治理工程任务。作为保障全区人民安居乐业的屏障,历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都高度重视标准化堤防工程的建设。

   岳志春介绍,我区自2007年开始谋划在原有的448公里旧土堤基础上进行拓宽、加高、压实,实施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于2010年7月新建402公里标准化堤防,防洪标准从不足5年一遇,提升至20年——50年一遇,极大提升了宁夏防洪工程的保障能力。

   于2010年建成通车的滨河大道,宽24米,设机动车6车道,依黄河而行,沿途风光旖旎其左岸北起惠农区石嘴山黄河大桥西桥头,西南经平罗县、贺兰县、兴庆区、永宁具、青铜峡市、中宁县,止于中卫市沙坡头水利枢纽;右岸北起灵武市临河乡石坝村,西南经灵武市、利通区、中宁县,止于中卫市沙坡头区下河沿。

   2012年洪水入境时,中卫段高滩处堤防显出薄弱,遂把该处14.2公里堤防并入防洪二期工程建设中,至此,全区标准化堤防全长达到416公里。“旧土堤最宽处不过6米,而二期标准化堤防最窄处即达17米。”岳志春说。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按照一般河段50年一遇、城市河段100年一遇、银川河段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推进黄河宁夏段堤防工程达标。新建右岸银川市红墩子至石嘴山市都思兔河段堤路,实现宁夏黄河两岸堤防的闭合。

   曾经“放飞自我”的黄河渐渐变得“听话”,在宁夏人民为它量身打造的“定制化”河道里,将更加温驯地前行。(记者 杨晓秋)

<p>    <p  align=

  黄河从平罗境内缓缓流过。(2020年6月18日摄)本报记者 马楠 摄

<p>    <p  align=

  黄河宁夏段2020年遥感卫星图像。(宁夏遥感测绘勘查院提供)

(责编:赵茉钰、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