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图为村民正在学习麻编技术。本报记者 王汉超摄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
本报记者深入一线,聚焦在脱贫攻坚中,各地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战胜贫困、过上好日子的生动实践。
——编 者
“就是这个,在全国大赛上拿了金奖!”2020年,宁夏银川市滨河家园移民们最大的惊喜,就是他们用麻编织的小玩偶火了。两寸多,用不了几束麻,卖168元,还供不应求!数月前,这款小玩偶获评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更多留守赋闲的妇女、老人都动起来,加入麻编大军。
滨河家园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就在黄河边上。过去8年间,来自西海固苦旱山沟里的1.68万名生态移民被集中安置到滨河家园一村到五村,村民们在新土地上开启了新生活。
2020年12月25日,滨河家园四村正在进行一场麻编赛。党员虎翠霞忙前忙后,看着村民利落地编麻,她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为找条致富路子,村干部克服了许多困难,现在看值了!”更重要的是,村里决定的事一件接一件干成,党组织说啥人们愿意信、愿意跟,干事业比以前顺多了。
“只要前头有党员,心就踏实了,就敢跟着走”
“不是一辈子改变了,是几辈子的活法都改变了!”谈起搬迁后的新生活,村民们喜不自禁。8年间,每家每户都有新变化。有的修了小院,有的盖了小楼,有的村60%以上的家庭都买了车。街道店铺林立,家用电器、化妆品应有尽有,这是以前在山旮旯里无法想象的。
白治慧今年43岁,2020年他终于实现了人生愿望:“和家人住在一起”。搬出来以前,他家在固原市彭阳县交岔乡条件算好的,住土窑洞,还有几间土坯房。穷,自不必说,最难熬是旱。村民吃沟底水、水窖水。每天一群人守着一口深井,等渗出半桶水来。一方水土实在养活不了一方人。赶上好年景一亩地打三斗粮,“也就混个嘴,想攒钱不可能。”为生计,白治慧离家打工,和家人聚少离多。
大约10年前,干部到当地了解村民易地搬迁意愿时,几乎没有不愿搬的。连村里90多岁的老寿星都要走。但一说真要搬走,也有人犹豫。
“种几块地,打几捧粮咱会干,出去能干啥?”村民问时任交岔乡关口村村支书杨志仁。他安慰村民:“我也跟着搬下去,有事找组织,绝对有人管!”
有这个“谁家几双筷子几个碗都清楚”的村支书跟着,村民放了心。“想不出前头啥日子等着,只要前头有党员,心就踏实了,就敢跟着走。”2014年4月搬迁那天,有装车的、有点数的,好几个乡的党员都来了,3户一辆大车,每车配一个党员。
经戈壁,过隘口,地势变得平坦,树木多了起来。祖辈没走出的大山深沟,被远远地甩在身后。车队最后停在黄河边上,村民成了银川市兴庆区的新居民。“到这后,做的梦都跟过去不一样了。”有村民感慨。
白治慧也结束了打工漂泊的日子。他扩建安置房,开起了小超市,全家终于团聚。进货需要数万元本金,白治慧在银行申请了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生意红红火火做了起来。
建设大棚、发展产业、组织培训,党支部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搬迁后,来自彭阳县9个乡17个村的人合成了新村。大家不仅对当地不熟,彼此也陌生。“眼下最要紧的,就是把党员召集起来,成立临时党支部。”有村干部建议。当晚,各村干部和老党员组成的新支部开始运转。
第二天,银川下起雨雪。搬进新家的群众遇到的问题也多了起来。电不会开,水不会关,老夫妻出门后被锁在门外……干部一家一户跑,能解决的自己想办法,不能解决的找上级党组织。很快,村干部对家家户户的情况更清楚了。
银川黄河东岸是毛乌素沙漠的西边缘。引上来黄河水,这片沙漠就能变成绿洲和良田。但刚来那几年,安置点周边还是滚滚沙丘,有人就怀念起山里来。
“有困难,找支部!”在上级党组织协调下,温室大棚建了起来,果蔬产业落了地,厂房设施也从无到有。但杨志仁在联系务工、召集培训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辛辛苦苦搞起来的技能培训,很多村民不愿意报名。替他们报名后,却没人听课。去家里拉人听课,过几天人又不见了。”追问之下,才了解大家过去在山里散漫惯了,可以睡到10点起床。但参加培训、务工就业,7点就要起,不习惯。
习惯得改、风气得变。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头做工作。杨志仁动员低保户姬风程参加泥瓦工培训:“艺多不压身。学泥瓦工,自家盖屋不求人,村里盖房这么多,人家还得求你!”一番话让姬风程动了心。没成想他“学得钻了进去”,开始只是村里接活,后来去银川市里打工,手艺精湛后做了工头,最后自己搞了装修队。现在姬风程一家不仅脱了贫,还富了起来。
几年下来,没人再提“要回去”,连有的当初没搬来的老人,跟着儿女在新村过年,干脆不再回去住了:“黄河水甜,日子越过越好。”
“当初害怕搬,害怕不适应,现在心齐气足,搬到哪里都不怕”
支部强,人心稳,干事更有后劲。在支部引领下,种植的绿树多了,风沙也消停了。滴灌滋润沙土,大棚里开出玫瑰花,结出蜜瓜、无花果,种出蔬菜。村民务工的多了,当闲人反倒抬不起头。
发展产业成了这里最火热的事儿。3年前,滨河家园二村全乡综合排名倒数第一,最大拉分项就是产业。二村村支书马文奎其实心里有项目,就是觉得动静大,单靠一个村他不敢干。
当时,搬迁来的移民保留着养羊传统,但都养在各自院子里。出路只有一条:走规模化、专业化路子。二村党支部痛定思痛,请兴庆区党委协调,又得到共建单位资金捐助,开始在周边县找飞地建羊场,整合养羊户成立合作社。第一批羊2019年6月进场,9月就出栏,每只净赚800元。大家纷纷认购,羊场的养殖量由680只提高到3000只,资产翻了4倍多。村里共4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靠养羊就脱贫了38个,2020年全数脱贫。
2020年,二期羊场又被认购一空,三期已在筹划之中。滨河家园二村的排名从倒数第一冲到了正数第一,而且和周边产业连成了一片。
尝到甜头后,包括留守妇女、老人在内的更多人加入产业发展中来。虎翠霞是四村的妇联主席,很多年里,她带着留守妇女、老人穿珠子、学刺绣、做布鞋,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虎翠霞没有放弃。村两委支持她,村民信她,虎翠霞扛着压力,不断寻找出路。终于,兴庆区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柳普军帮她联系上了麻编非遗传人张璟。
这一次,虎翠霞得到了“真传”,麻编在旅游市场上成了爆款。麻编大军随之壮大,老人也纷纷参加。这些最缺机会的劳动力,一个月轻松赚千把元,熟练工能赚2000多元。
“当初害怕搬,害怕不适应,现在心齐气足,搬到哪里都不怕”。村民们说,日子比搬迁时承诺的还好!杨志仁当了一届村主任,2020年担任了四村村支书,他感慨:“啥事都不是一个人能干成的。依靠党组织,带领群众才能成事。搬迁时,我也有担心。现在越干队伍越壮大,越干群众对咱越有信心,咱自己也越干越有劲。”
■记者手记
组织引领是关键
西海固,自古就有“苦瘠甲天下”的说法。在党委政府帮助下,山里人走出大山,过上新生活,彻底摆脱了贫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搬开千百年来压在身上的“贫困大山”,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自1982年党中央实施“三西”扶贫以来,宁夏先后组织6次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共计123万人迁出;靠的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接续奋斗,他们敢闯敢试,团结带领群众搬出大山,发展产业,一步步过上好日子……
虎翠霞就是这样一名党员。她带着留守妇女做土布鞋、穿珠子、学刺绣,多次失败都没能让她放弃。她皮实、乐观,跌倒了再试,给群众的一面始终乐呵、阳光。在上级党组织帮助下,麻编终于做成功了,群众也尝到了甜头。
哪里有困难,党组织就是哪里的主心骨;哪里有需要,党员就是哪里的贴心人。脱贫攻坚,组织引领是关键。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抓产业发展,回应民生关切,一件一件落细落小,脱贫致富就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乡村振兴就更有希望。
《人民日报》( 2021年01月12日 第 19 版)
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8月19日至22日在宁夏银川举办。本届博览会以“深化经贸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据了解,本届博览会总计签约成果277个,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1566.7亿元。图为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会场外景。记者 刘 峰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