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攻”讓小番茄闖出大市場

9月18日,位於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的番茄種植基地一派繁忙。伴隨著工人們熟練的作業,一顆顆鮮紅香濃的枸杞番茄被分揀裝車,運往全國各地。
“有了科技助力,我們的枸杞番茄不僅延長了上市期,還實現了綠色高效種植,提升了經濟效益。”寧夏果優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郝鵬嬌說。
在弘德村,果優美農業發展公司擁有近500棟瓜菜大棚,其中絕大多數種植的是番茄。盡管在這片土地種植番茄隻有2年時間,但在科技加持下,該公司依靠綠色高品質特色,很快在市場打響了品牌。目前,該公司生產的番茄在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均有銷售,並在線上進駐了盒馬鮮生,市場前景廣闊。
快速成長的秘訣,源於科技的無限動能。
“公司成立之初,也面臨著種植技術欠缺、設施老化、綠色防控等問題。在自治區科技政策的支持和各級科技部門的牽線搭橋下,我們與寧夏大學技術團隊進行合作,通過科技攻關有效解決了生產中的難題,為公司后續發展奠定了基礎。”郝鵬嬌說。
2021年3月,寧夏大學技術團隊針對寧夏果優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瓶頸開展調研,並結合自身研究項目,開出“科技良方”。
“當時,如何在條件有限的舊溫棚中提升番茄產量和品質,並降低病虫害,是該公司急需解決的問題。經過研究論証,我們在番茄種植中採用大行距高密度栽培模式,並配合綠色防控技術,為番茄高品質生長提供助力。”寧夏大學農學院教師吳龍國說。
大行距高密度栽培模式有別於傳統的密集種植,通風效果好,有利於減少病害發生。寧夏大學技術團隊採用“一籽多苗”整枝和株型調控技術,在減少株數的前提下,增加了番茄蔓藤的生長數量,從而保障了番茄產量。此外,技術團隊還採用綠色防控技術,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時,提高了番茄的品質。
在果優美農業發展公司的宣傳彩頁上,番茄的顏色、形狀、大小不一而足。豐富的果品成為該公司的重要競爭力,這是公司與寧夏大學技術團隊的又一合作成果。
“‘果優美’的市場主要面向東南部城市,運輸時間比較長,因此對番茄果肉硬度有要求。在兼顧口感和品質的前提下,我們引進了新品種,不斷豐富產品種類,助力優質番茄新品種在紅寺堡區推廣種植。”吳龍國介紹,目前,該公司引進種植了“黃妃”“黑小哥”“白妃”等多個名優新品種,市場反響良好。
企業有活力,科技添助力,群眾有動力。每年3月至11月,企業番茄種植、採摘、分揀等需要大量勞動力,可為當地村民提供500余個就業崗位。
35歲的蔡月香從固原市原州區官廳鎮搬遷至弘德村生活已有10年。近兩年,在果優美農業發展公司務工,蔡月香每月收入可達4000元。
“在家門口就業還有穩定收入,生活有了大變化。”蔡月香說。
從一個人、一家企業到一個產業、一方土地,變化不止於眼前,也在於未來。
目前,葡萄、肉牛、瓜菜、黃花菜、谷子等特色產業漸成規模,成為紅寺堡區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構成了鄉村振興圖景的靚麗底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