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固原本土音樂:“苦花兒”越來越甜了

2022年09月14日09:41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大原周樂隊主唱周建軍在演唱《貓來了》。

彭陽縣本土音樂人馮立講述歌曲《門框框連著門扇扇》的創作背景。

固原市本土音樂人的代表——景佔斌。

“兄弟們干起來呀嘛嘿喲,半路不敢緩呀嘛嘿喲,寧叫掙死牛呀嘛不翻車呀,熬個罐罐茶呀嘛嘿喲,抹起袖筒子呀嘛嘿喲,板筋犟起來呀嘛嘿喲。”固原市2022年鄉村音樂節期間,大原周樂隊的一首《掙死牛不翻車》激起了在場觀眾歡呼共鳴。

這歌,唱出了固原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干勁,歌聲少了苦味,多了甜味。

這裡的音樂從“花兒”開始

固原的本土音樂從“花兒”中演繹而來。

“花兒”是一種樂歌,在其曲調的制約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學形態,在西北地區,每個地域都有不同的“花兒”。

流傳於固原地區的花兒主要有兩類:河州花兒和山花兒。固原地區多以唱“山花兒”為主,無論是語言、格律還是音樂等方面,都與其他“花兒”大相徑庭。正如作家楊少青所言:“固原的‘山花兒’自成一格,語言多為西海固地區方言,格律也不似河州花兒那樣嚴謹規整,顯得更自由,近似民歌體,在音樂上完全是嶄新的一種風格。”因此,屬於固原自己的“花兒”從形成的那一刻起,在音樂層面上就屬於當地人民的一種創新。

而這種創新精神也一直延續至今。

“絲路洒下駝鈴聲,層層夢想歌聲遠,漫步在千年蒼茫的孤島,傾聽著遠古的回響”……在《六盤山》《火石寨》《須彌》等歌曲中,固原本土音樂人馬希爾把流行音樂與傳統“花兒”融合,盡情歌唱故土。

以周建軍、景佔斌、馬希爾等為代表的固原本土音樂人,創作改編的“花兒”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這些“花兒”不僅融入了搖滾、說唱、嘻哈等元素,還從吃苦耐勞、自強奮進精神品格中不斷汲取著創作靈感。

因為愛好,由不同行業組成的0954樂隊活躍在涇源樂壇。“盡管我們幾個來自小縣城,但年輕人對生活對理想的向往是不變的,用‘花兒’和搖滾把我們固原人的優良品質唱出來,是我們現在及未來創作的主要方向。”勵志、奮斗、夢想等正能量的歌詞,也讓這些原創音樂人贏得了大眾的肯定。

傳統本土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融合

20世紀80年代開始,固原的本土音樂快速發展,部分音樂人開始將流行元素引入本地的傳統音樂,固原本土音樂逐漸走進大眾視野。但僅僅對傳統音樂改編並不能讓大眾了解到音樂本身所表達的民俗民風、思想感情等,蘊藏在歌曲當中的固原傳統文化也鮮有人知。

近幾年,固原音樂人一直在探索、尋找著本土音樂與流行音樂融合的紐帶。

“小的時候,家人、親戚所說的方言、故事、歇后語都融入我的血液中,年齡、閱歷的增長以及對傳統文化認識的加深,也在助推著我把這些東西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出來,尤其是我們固原人民那種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不僅是我堅持創作的支柱,還為我的音樂創作提供著大量的素材。”周建軍說,他的《騎驢捉尾巴》《楊木納》等一系列原創歌曲就是利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俏皮接地氣的曲調將這種精神融入每一句詞、每一個音符當中,既道出了原汁原味的固原生活風俗,又讓聽眾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走進一個又一個青年真實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

“不再是唱苦日子的歌,而是換了新詞新調歌唱好日子”,是固原本土音樂與流行音樂融合的起點。

馮立是彭陽縣一位本土音樂創作者,他用當地方言結合舞曲演繹的《門框框連著門扇扇》完美詮釋了當地人對於幸福生活的理解與追求。“這首歌的創作是家門口賣饅頭的夫婦給我的靈感,他們在門框和門扇面分別貼了兩個二維碼,代表夫妻二人,當天收入少的人晚上給對方洗腳。聽到夫婦的解釋,我當時就理解了那句‘把日子過到人前頭’並不只是經濟收入方面,而是要生活中有愛、有奔頭。”把當地風土人情、積極向上的精神作為歌曲的創作源泉,成為越來越多固原原創音樂人創作的共識。

附著文化的音樂是經典不朽的,既是對當地傳統音樂的提升,也是對當地文化的注釋。

“現在大部分流行音樂流於表面,隻能代表某個時期人們的喜好,而嵌入地域文化的流行音樂則是一個時代的象征,現在所謂‘口水歌’的傳唱度及傳唱時間都與其無法相提並論。”9月1日,固原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副局長郭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周建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的音樂除了在編曲上特別考究外,還在歌詞創作方面把我們固原人奮斗精神闡釋得淋漓盡致。這是固原本土年輕音樂人需要學習的。

目前的固原本土音樂人,由於軟硬件設施等方面的限制,編曲上可能無法達到完美,但是像馮立這樣的一批年輕音樂人對當地風土人情的細心挖掘,依舊能讓他們的音樂得到認可。

在音樂創作中,烙上鄉愁文化的印記才能讓流行變成流傳。

“這是誰家放羊的老漢,薄皮襖棉帽子碎(小)鐵鏟鏟,溝窪裡一堆火,一根老旱煙。惦記著家裡,一鍋攪團(一種美食),擦擦(口袋)裡剝好了一疙瘩蒜。天氣不好,咱早些回家。一吆喝一鞭子,吼一板亂團,回去攏火(生火) ,搗他一罐罐(煮罐罐茶)。”一首《放羊老漢》將這些正在消失的山區生活場景唱得蕩氣回腸。景佔斌對家鄉的愛是直白的,對家鄉文化的愛更是深情的。

“我的音樂都是來源於生活,真真切切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現象。這感受和現象離不開一個詞:鄉愁。生我養我的家鄉,孕育出了厚重的優美畫卷,沁入骨髓的美。哪個人能割舍?哪個人能放棄?所以我要歌唱她,以最美的音符,最美的旋律。”景佔斌不僅訴說著他的鄉愁,也思考著怎樣把固原本土文化唱給外面的人聽。

固原本土音樂需要流行佳作

8月16日至21日,固原市2022年鄉村音樂節以巡演樂隊+當地嘉賓助陣的形式,舉辦的“四縣一區”鄉村巡回音樂節,就是一次用音樂將本土文化延伸的全新嘗試。如果說這次音樂節是年輕人的派對,那麼大原周樂隊則以其獨具本地特色的音樂讓在場的中老年觀眾也加入了這場狂歡。

“來到了固原城是2008年,兩眼一抹黑,程二蛋在城邊邊,開了個擦鞋店,沒有水暖電,剛能混飽飯,三九燒的是王窪炭,連軸轉不得站……呦,騎驢捉尾巴,各有各拿法。”周建軍的《騎驢捉尾巴》以小見大的寫實手法,唱出了固原老一輩奮斗者為了“好日子”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將大三弦配合電聲樂隊貫穿到編曲當中,具有很強的畫面感和沖擊力,一方面使得樂曲表現力更加豐富多樣,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引起不同年齡層人們的共鳴。

“我的音樂當中除了固原當地的小調、小曲、花兒外,還融入了固原方言的Rap。可能在有些人眼裡土得掉渣,但是我認為這種最接地氣的東西才是一個地區文化的象征,才能真正打動人,這種打動並不局限於一個區域或一種方言。歌迷對歌曲的認可就是最好的証明,這就是音樂的力量,這也是文化的魅力。”周建軍闡釋著他對於音樂與文化的理解。

固原本土音樂能在短短十幾年間進入全國音樂愛好者的視野,正是因為它表達著當地風土人情的同時,還抓住了那群為自己、為家庭、為家鄉而奮斗著的人的心。

“現在的音樂人可能更多在乎的是外來文化,把本土的都給丟了,其實低下頭看看,這片土地有著用之不竭的素材供我們去發掘、去探索。”周建軍說,“我一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我希望固原的這一批年輕音樂人能和我一起,將我們固原的本土音樂發揚光大。”

固原市2022年鄉村音樂節就是固原市引導當地創作人去挖掘本土音樂的一個平台,是文旅融合的一次實踐。

文旅資源有其獨特的唯一性,而音樂卻沒有地區隔閡,二者的融合可讓一個地方的知名度飆升。“一首歌曲對一個地方的宣傳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聽完《成都》后就有一種去成都街頭走一走的沖動。所以,如果固原能有一首類似的歌,就不僅是對文化旅游的宣傳了,那是對固原全方位多維度的宣傳。”郭寧說。(記者 李昊斌)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