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寧夏5位自強模范:不向命運低頭 活出青春最美的模樣

劉峰 穆國虎
2022年05月12日20:37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5月12日,寧夏舉行“全國助殘日”全區自強模范記者見面會,邀請隆德縣殘疾人電商就業創業協會會長辛寶同、紅寺堡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徐海俠、固原市文化館工作人員祁惠民、寧夏殘疾人運動員杜丹妮、寧夏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馬奕菲5位自強模范就“促進殘疾人就業、保障殘疾人權益”相關話題暢談自己的感受,分享他們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感人的創業故事。

他們不向命運低頭、不屈服於苦難,用堅強毅力,挑戰和超越生命的極限,奏響了最強音,以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大家的尊重,他們的故事激勵和引導著更多的殘疾人走上自信、自強、自立的人生道路。

辛寶同:共同努力 實現人生價值

今年32歲的辛寶同,是隆德縣殘疾人托養中心團支部書記、隆德縣殘疾人電商就業創業協會會長。

2013年1月,辛寶同遭遇了一場疾病,導致全身癱瘓。后經康復治療,留下了下身癱瘓的症狀。在辛寶同康復治療的過程中,不幸又一次降臨到他的家庭。2015年5月,一場車禍,導致他的父親腦部受損,后經治療留下全身癱瘓的症狀,臥病在床。

“在我不知所措時,隆德縣殘疾人生托養中心正式運營,我們全家被縣殘聯接入托養中心。”辛寶同說,2017年8月進入托養中心后,他們一家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2018年底,在某電商平台注冊賬號,在線上銷售當地的特產。“剛開始,每月收入隻有幾百元,但是給我了希望。”辛寶同說。

2019年底,在各項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辛寶同和幾個殘疾人青年成立了隆德縣殘疾人就業創業協會,建立了協會店鋪平台,線上線下銷售寧夏枸杞、隆德縣道地中藥材、蜂蜜、牛羊肉等特產,通過網絡實現了2000余萬元的營業額,並且為隆德縣近2400名殘疾人帶來收入,全縣的三分之一殘疾人從中得到了實惠。

目前,協會店鋪平台運營正常,發展勢頭良好。“收入好了,想要干事的勁頭更足了。”辛寶同說,未來,他將與殘疾人朋友共同努力,通過電商平台為更多的殘疾人謀取福利,實現人生價值。

徐海俠:為眾多殘疾人撐起一個“家”

今年48歲的徐海俠,來自全國最大的移民安置區——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她是紅寺堡區俠客行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也是海霞家政服務公司和愛心洗車行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負責。

2018年,徐海俠被吳忠市政府殘工委授予“殘疾人自強模范”稱號,並被吳忠市政府授予“最美吳忠人”榮譽稱號,2022年又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她在20多歲的時候,先后經歷四次手術,最后落下殘疾。“在創業過程中,對於身邊像我一樣有創業需求的殘疾人,我總是能感同身受。”徐海俠說,從洗車行到經營托養中心,隻要能發揮作用的崗位,她都想辦法安排上殘疾人。

2017年10月,在寧夏殘聯、民政等部門的支持下,徐海俠籌資170多萬元,建設了一座佔地2000多平米的企業孵化區,開設殘疾人托養、殘疾人職業技能服務、康復服務等項目,把簡單的為殘疾人提供工作,轉變成為困難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文化教育、康復訓練、生活服務、技能培訓、心理輔導、創業孵化等全方位綜合性服務。

“很多人說我是個能人,用一條腿撐起了幾個公司,其實,我最得意的地方、最大收獲是,在各級政府和殘聯的指導幫扶下,我能為眾多殘疾人撐起一個‘家’。”徐海俠坦言,幫錢幫物都是一時的,給身邊的殘疾人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才能讓殘疾人活出個樣子來。

祁惠民:用歌聲宣傳家鄉

今年27歲的祁惠民,原籍寧夏固原市彭陽縣,他已有21年的演出經歷。2021年,在第十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西部片區)上,他獲得了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祁惠民8個月大時,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視力神經萎縮。“現在右眼失明,左眼能看見微弱的光。”

6歲時,每當家裡的錄音機響起,祁惠民就會跟著唱。祁惠民的媽媽發現孩子可能喜歡音樂,專門會給祁惠民播放音樂聽。從此,祁惠民與音樂走到了一起。

“媽媽聽說,有個殘疾人卡拉OK大賽,就給我報名了。”祁惠民憑借一曲《輕輕地告訴你》,在彭陽縣勝出,代表彭陽縣參加了固原市的比賽,又代表固原市參加了寧夏殘聯的比賽,“最后獲得了三等獎。”

2005年,十歲的祁惠民在參加殘疾人歌唱比賽時,認識了評委朱華,獲得了去北京讀書的機會。“這個時候,我接觸到了京胡、板胡和高胡。”祁惠民通過刻苦的訓練,成為一名既能唱,又能演奏的視障音樂人。

從2007年開始,祁惠民參加不少的活動。有演唱會、音樂會,北京2008年殘奧會開幕式、組建樂團演出、出國巡演。“沒有父母、老師、同學和各級組織的幫助,就不會有那麼多機會。”祁惠民說,感謝所有人,感恩這個時代。

作為固原市原州區的政協委員,祁惠民積極為殘疾人發聲。“希望盲人的道路,無障礙、平坦、便捷。”祁惠民說,參政議政的過程中,他多次提出無障礙設施建設,現在已經在實施中。

“音樂讓我走進公眾視野,當我站在央視的舞台上唱著寧夏的花兒時,內心就無比激動,寧夏給了我穩定的生活,我通過歌聲把家鄉宣傳給所有觀眾。”祁惠民說。

杜丹妮:付出總會有回報

杜丹妮,是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的一名殘疾人運動員。在23歲之前,她從來沒想過自己和運動會有關聯。

2014年的一天,杜丹妮在坐車回家的路上,因為司機突然的變道超車行為發生車禍,導致杜丹妮高位截癱。“這期間,我絕望過、傷心過,但在家人和殘聯的幫助下,我慢慢接受了殘疾的現實。”

2018年,得益於寧夏殘聯的康復項目,杜丹妮身體各方面功能逐漸恢復,被寧夏殘聯選中,成為了一名殘疾人運動員。

杜丹妮參加的是鉛球、標槍、鐵餅三個項目。“剛開始訓練,正常的舉手投足都不可能,在教練和工作人員的精心指導下,一步一步進入狀態。”杜丹妮說,為了不辜負教練員的期望,每個項目的訓練,她給自己規定每天要做二百次以上的動作,訓練時間常常十幾個小時。

2019年,在第十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杜丹妮獲得了兩枚銀牌和一枚銅牌。2021年,在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我和隊友馬嘉馨在女子鉛球比賽中分別摘得金牌、銀牌。

“滑輪椅時,手總會受傷,扔標槍,手上磨出一層老繭,但我相信,有付出總會有回報。”杜丹妮。

馬奕菲:用音樂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閉幕式現場,一曲小提琴伴奏曲《雪花》,響徹會場。表演者是來自寧夏特殊教育學校的16歲視障女孩馬奕菲。

馬奕菲2歲時因眼疾導致雙目失明。母親是一位鋼琴老師的緣故,馬奕菲5歲開始學鋼琴,9歲學小提琴,后來還學習自己譜曲。這期間,父母為了她的音樂夢想,付出了很多心血。“在2022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舞台上,我倍加認真,想用最好的成績報答他們。”馬奕菲說。

“這些年,我看不到這個世界,卻能從聲音、溫度、氛圍裡體會音樂的多彩,盡管身處黑暗,溫暖從未缺席。”馬奕菲說,收到過盲文紙、聽書機、語音手表等愛心捐贈,學校和寧夏殘聯也為她提供了很多展示才藝的機會。“我深知這一切的不容易,也很珍惜學習和表演的機會。”

“目前我正在讀高二,在繼續練習小提琴的同時,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心儀的大學,繼續用音樂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馬奕菲說。

(責編:穆國虎、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