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人民巷頭條|寧夏:領導包抓下沉一線 “四大提升”繪就藍圖 

2021年12月02日14:41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女兒上大學每年資助5000元,兒子在縣城上高中每年資助2000元,幫我家解決了大問題。”鹽池縣包塬村村民李聰岩最新心情舒暢,通過政策幫扶,如今他的“一卡通”賬戶裡,每年都會有一筆收入,孩子上學不再愁。

近一年來,寧夏實施百萬移民致富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提升、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四大提升行動”,專項制定工作方案,並建立由21名省級領導同志帶頭的包抓工作機制,實現了移民安置重點村(社區)包抓全覆蓋。自治區黨委要求,要抓住關鍵、緊盯短板,進一步把握實施“四大提升行動”、促進鄉村振興的著力點。

為促進工作開展,寧夏先后4次召開會議專題部署、接續推進。包抓領導扛起責任,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把脈會診,查找短板弱項、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產業規劃。如今,一副產業興、環境美,生態與人和諧相融的新畫卷逐步繪就。

甘城子村新貌。青銅峽市委宣傳部供圖

領導包抓促增收

在寧夏青銅峽市邵崗鎮甘城子村的村頭果園地裡,隨處可見鋪設的滴灌設施,每隔幾百米還設立一個智能控制箱。“今年我們申報了政府出資幫扶的老果園提升項目,改造后用水量將大大降低,收益卻大幅增加,村民參與改造的熱情非常高。”果農申慶升說。

甘城子村是寧夏最早自主遷徙居民區之一,產業基礎弱,服務水平低。“為了針對性解決問題,實施包抓工作以來,自治區領導三次來我們村調研,每次都有新規劃。”甘城子村黨支部書記劉璽國說,針對村子的情況,包抓領導提出產業現代化、治理精細化等發展思路,並提出了推進甘城子村進行老果園改造提升、養殖園區建設、分布式光伏等9項具體任務

如今,在規劃改革下甘城子村有了新發展。村子爭取投資1498萬元,啟動實施改造提升老果園項目1500畝,項目建成后畝均用水量將由1500方下降至600方,畝均淨收益由6000元增至10000元,老果園逐步走上了現代化、多元化、精細化的發展之路,實現了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

“包抓工作不僅給村子塑了‘形’,更給村子鑄了‘魂’。”劉璽國說,工作能成功,是因為責任單位多次開展專項督導,在多部門的協調下,企業發展、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被緊密結合,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村民實現穩定就業,村容村貌實現“蝶變”。“如今,村庄更有看頭,村民更有勁頭,生活更有奔頭。”

在全面的規劃和包抓下,寧夏各地立足資源稟賦,積極發展適宜本地條件、群眾參與度高的特色種養業,賀蘭縣隆源村通過建設蔬菜產業集配中心,讓產品遠銷粵港澳大灣區等高端市場,帶動隆源村及周邊300余人在蔬菜基地務工。

“要把群眾嵌入產業鏈,確保每個村至少有一項主導產業。”寧夏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區重點村落全部實行“領導干部+責任單位”包抓工作機制,同時堅持一村一案,建立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多元化投入機制,讓產業成為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農民增收的源頭活水。

紅翔新村菌菇基地裡,工人們正在制作菌棒。平羅縣委宣傳部供圖

緊盯短板提品質

“從大山出來,生活好了,可村裡面的環境卻遲遲沒有改善,下雨一地泥,刮風滿天土。”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紅翔新村村民張家燕說。2008年,紅翔新村在一片荒地中拔地而起,涇源、隆德、海原、原州四個縣區,12個行政村的2000多位生態移民在這裡安了家。隨著生活越來越幸福,村居環境逐漸成了村民心裡的一根刺。

“要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引導老百姓養成良好習慣,自覺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為了解決發展短板,紅翔新村的包抓領導一年內三次到村裡現場調研,針對鄉村環境問題提出一系列規劃設計。

經過清臟、治亂、拆違、植綠、建制,一系列整治,村子裡變化日新月異,村容村貌越來越靚、庭院經濟越來越火。2008年,紅翔新村在一片荒地中拔地而起,涇源、隆德、海原、原州四個不斷完善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綜合文化中心、農貿市場和文化大舞台走進村民生活,適齡兒童入學率和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了100%。

今年以來,石嘴山市圍繞“村庄美、庭院美、環境美、田園美”目標,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攻堅行動。通過集中打造22個“中心村”,深入開展村庄清潔、庭院清潔、農業生產廢棄物整治和鄉村綠化,全面提升鄉村水、路、房等基礎設施。

道路整潔、房屋整齊、庭院干淨,現在石嘴山的村居環境整治各具特色,溝渠、林帶經過綠化美化靚化,許多鄉村的景色煥然一新。

緊盯群眾生活的短板,是為了讓村庄越來越美麗、群眾生活越來越舒心。“四大提升行動”實施以來,寧夏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對農村水電路訊、污水管網、垃圾處理等民生相關的基礎設施進行健全完善,大力推進農村改廁和垃圾雜物、生活污水、私搭亂建治理,一個個小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涇源縣愉快玩耍的孩童。涇源縣委宣傳部供圖

深度融合增福祉

“寧夏歷經6次移民搬遷安置,共搬遷123萬人,佔全區農村人口的48.8%,抓好移民搬遷后續扶持工作至關重要。”寧夏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說。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涇河社區是當地44個移民安置區中,移民數量最多最集中的社區。遷出舊院落,搬進新社區,為了辦好就業、教育等移民群眾最關心的事,包抓領導數次實地調研,根據疑難問題梳理出針對方案,在涇河社區開展“一站式”主動服務計劃。

“如今在家水電網通暢,出門運動器材齊全,現在宅家、外出都舒心。”涇河社區福馨苑小區居民禹衛衛說,隨著各類改造的開展,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環境衛生干淨整潔,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大家住的舒心,也更有歸屬感。

此外,寧夏聚焦基礎教育發展短板弱項,深化改革創新,全力推動基礎教育提檔升級,加快構建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體系。以寧夏鹽池縣為例,縣裡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大學全覆蓋的資助體系,保障每個孩子都上得起學,不因經濟原因被阻擋在校門外。

近5年以來,寧夏累計投入135億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99所、中小學校舍210萬平方米,學前教育快速發展,幼兒園從788所增加到1464所,總體翻了一番,公辦幼兒園、普惠性幼兒園佔比分別達57%和89%。

加強領導、形成合力,隨著“四大提升行動”的開展,環境美、產業興、口袋鼓,干部通過包抓機制解決實際問題、齊弱項短板,群眾生活也發生了變化,寧夏各地呈現出新面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秦瑞杰 張海峰)

(責編:閻夢婕、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