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寧夏全社會研發經費超79億元 2月1日,記者從2024年全區科技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23年,寧夏全社會研發經費達到79.38億元,同比增長12.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8位、沿黃省區第1位。 2023年,全區科技管理系統緊緊圍繞科技創新“11234”重點任務,科技創新工作亮點紛呈。…
寒假來臨 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 近日,北京市盈科(銀川)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耿超律師開展普法宣傳。記者 馬忠 攝 銀川市金鳳區上海西路街道銀新苑南社區開展“文明暖冬·助夢成長”系列活動之“我是眼科小醫生”,引導孩子不做“低頭族”,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寧夏青年研究員孟瑜在中國科學院解譯太空“密碼” 上個月,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四十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於國土普查、農作物估產、環境治理等領域,可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信息服務。…
寧夏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959件 1月23日,記者從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知識產權局)了解到,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區累計授權專利7.6萬件,其中有效發明專利6527件,比2022年同期增加1332件,同比增長25.6%,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8.96件,同比增長25.1%,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959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2.69件,同比增長37.2%,增幅創歷史新高。 近兩年來,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知識產權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以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賦能我區優勢特色產業創新發展。…
現代產業學院如何構筑產教協同育人新生態 現代產業學院是產教深度融合大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產物,是校企開展協同育人的重要載體。 加快建設現代產業學院,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決策部署的具體實踐。…
宋琰委員:讓課間十分鐘熱鬧起來 “課間十分鐘”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意義重大。“受各種因素影響,一些地方小學‘課間十分鐘’越來越安靜,學生中出現的‘小眼鏡’‘小胖墩’以及脊柱側彎等現象隱憂受到家庭、社會廣泛關注。…
鄉村小規模學校如何突圍 對一個村庄來說,有一所學校,活力就在,希望就在。 隆德縣鳳嶺鄉曾因“大學生多”成為當地有名的“文化鄉”,鳳嶺鄉中心小學也為當地普及義務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