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群眾盡享運動之樂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1月18日9時許,銀川市民徐自清來到寧夏體育館,開始了一天的鍛煉。他說:“體育館離我家不到1公裡,我來這裡鍛煉已經快5年了,這裡設備齊全,工作人員服務周到,在這裡健身心情很愉悅。”
45歲的徐自清是一名羽毛球愛好者,寧夏體育館免費開放以來,他成為這裡的“常客”。他說,體育場館免費開放以來,前來鍛煉的群眾越來越多,幾乎天天爆滿。
公共體育場館是廣大群眾開展健身活動的重要場所,為進一步破解公共體育場館特別是大型場館開放使用難題,推動提升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水平,2021年至2022年,國家體育總局在江蘇、浙江、湖北、遼寧、廣西、寧夏組織開展了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綜合試點,帶動各地在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中推出一批典型案例。
前不久,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公布了《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第一批典型案例名單》。其中,寧夏親水體育中心成功入選12家體育中心開放使用典型之一,賀蘭山體育場入選4家體育場開放使用典型之一。親水體育中心和賀蘭山體育場入選全國典型,這是寧夏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的一個縮影。
去年,寧夏93個公共體育場館已全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35個小時,全年開放時間不少於330天,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學校寒暑假期間等,每天開放時間不少於8個小時。場館所屬戶外公共區域和戶外健身器材全年免費開放,每天開放時間不少於12個小時。場館對學生、老年人和殘疾人等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在全民健身日全部免費向社會開放。
“公共體育場館免費開放后,我們通過開展各類全民健身活動,讓市民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自治區體育局群體處有關負責人楊棟皓說。1月18日,在寧夏親水體育中心,寧夏全民健身大拜年暨體育項目推廣普及培訓班開班,6個公益培訓項目吸引360名青少年參加。
13歲的慕一凡來自銀川第二十四中學,培訓信息發布后,他立刻在網上報了名,他說:“我第一次接受羽毛球培訓,有了專業教練員的指導,我打羽毛球的技術比以前好得多。”
去年,全區公共體育場館共接待健身群眾702.14萬人次,開展全民健身體育賽事活動786項(次)。
為使全民健身服務更加便捷、高效、精准,寧夏不斷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全民健身相結合,提高全民健身指導水平和全民健身設施監管效率,促進體育場館活動預訂、賽事信息發布、經營服務統計等整合應用。目前,全區50個公共體育場館已完成信息化建設,實現與國家全民健身服務信息平台的互聯互通,達到健身人數統計上報、體育賽事活動上傳、遠程預訂健身場地等功能。
全區各級體育部門還針對場館老舊問題,進行維修維護,消除安全隱患,改良健身場地,增置健身器材,優化健身設施,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身需求。各級公共體育場館還定期開展場館文明禮儀接待、服務技能、健身知識和運動損傷預防培訓學習,為健身人群提供更加專業和優質的服務。(記者 王 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寧夏全力打造品牌矩陣 持續擦亮全域社會崇軍“金名片”
- 人民網銀川1月19日電 (記者閻夢婕)1月18日,記者從寧夏退役軍人事務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寧夏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將立足寧夏區位優勢特點,持續擦亮全域社會崇軍品牌、全面叫響區域協作發展品牌、系統打造“真情服務、傾情奉獻、親情暖心”服務品牌,縱深打造退役軍人工作品牌矩陣,全力推動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去年以來,寧夏建成了涵蓋“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多個領域貫通退役安置、就業發展、健康養老全生命周期的“崇軍鏈”﹔退役軍人事務領域發起建立黃河流域九省區和閩寧、滬寧、蘇寧區域協作機制,推動退役軍人工作走出省界、聯通全國,實現資源共享、發展共贏﹔全面搭建“4+N”老兵隊伍,持續擦亮“寧夏老兵”品牌,“老兵志願服務隊”較上年增長1倍,達到701支1.4萬人,開展志願服務活動3214次。…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