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現代產業學院如何構筑產教協同育人新生態

2024年01月23日09:04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現代產業學院是產教深度融合大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產物,是校企開展協同育人的重要載體。

加快建設現代產業學院,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決策部署的具體實踐。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區建成現代產業學院14所,為國家戰略和自治區“六新六特六優”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擴展新空間、增添新活力、培育新動能。

在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加強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成為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多名委員表示,讓專業的“鞋”更適合產業的“腳”,還需要在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培育特色優勢專業集群等方面綜合發力。

主動融入產業鏈加強統籌設計

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深化產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但從實踐層面來看,我區“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發展人才緊缺,產教“合而不融”、職業教育與企業人才需求不能精准對接、產教融合亟需再落實再深化的問題仍然存在。

推進職業教育精准對接產業發展需求,是九三學社寧夏區委會今年上會建議之一。

九三學社寧夏區委會在調研中發現,我區在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對接區域產業人才需求培養方面,未能充分發揮政府、企業、學校、行業四方協同作用,導致出現產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熱企冷”的育人困境。

建議對標自治區核心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專業布局,以產教融合平台建設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緊密結合,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實現校企雙方協同發展,為我區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要增強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需求適配性,做好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戰略一盤棋,將專業建設扎根產業鏈發展土壤上。要打造政府、行業、企業與學校四方協同命運共同體,以制度化建設明確各主體權責關系、角色定位及運行機制。

在這方面,寧夏理工學院成為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推動分類發展、特色發展的數字信息現代產業學院的典型。數字信息現代產業學院創建之前,該校畢業生的實踐能力提升空間有限,不能100%滿足用人單位的技術能力要求。為此,寧夏理工學院在協同創新方面進行突圍:依托數字信息現代產業學院,打造新工科產教融合中心信息技術園,與深信服、科大訊飛、銳捷、浪潮、東軟睿道等10家頭部企業深度合作,真正實現學生入學即入職、學習即上崗、畢業即就業,連續多年一次性就業率在90%以上。

優勢集群發展行穩致遠

順應大勢,方可乘勢而進。

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獲悉,按照“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學校辦在產業園區、把課堂搬到生產車間”的思路,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等9所職業院校與行業聯手、與企業聯盟、與園區聯結,共同建成了寧夏鹽池灘羊現代產業學院、寧夏裝備制造現代產業學院、寧夏健康養老現代產業學院等。

如何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以適應經濟轉型需求?寧夏各職業院校圍繞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開設更多符合重點產業需求的緊缺專業,建成畜牧獸醫、機械制造、健康管理等36個高水平優質專業群。值得一提的是,畜牧獸醫、應用化工技術等3個專業群入圍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行列。

時代出題的內涵不斷更新,答卷的要求也隨之提升。

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不少委員圍繞在優勢集群發展中形成職業教育育人合力提出了真知灼見。

兩會前,自治區政協委員賈毅走訪調研了解到,寧夏共有獨立設置的職業院校39所,在校生規模達12.4萬人,其中高職在校生4.42萬人,佔高等教育在校生的33%。各高職院校100多個專業,基本覆蓋了能源化工、裝備制造、輕工紡織、農林牧漁、土木水利、電子信息、現代服務等區域主要產業類別。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出現結構性失衡,企業招不到急需技能人才、求職者崗位匹配度不高等現象一直存在。

賈毅建議高質量建設一批人才培養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通過校企合作,共建產業學院,簽訂訂單班、冠名班培養協議等形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打造職教命運共同體,激活人才振興新引擎,為職業教育賦能,讓“學得好”“用得上”無縫銜接。

以教興產、以產促教。委員們希望通過建設現代產業學院,不斷探索校企共同體迭代升級新路徑,培養適應和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記者 高 菲 見習記者 何婉蓉)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省道103線同海三道峴隧道順利貫通
  人民網銀川1月22日電 (記者穆國虎)近日,伴隨著最后1米掌子面成功破壁,經過399個日夜的艱辛奮戰,省道103線寧夏同心至寧夏海原段公路三道峴隧道順利貫通。三道峴隧道的順利貫通,不僅是省道103線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的重大突破,更是為實現項目本年度交工通車目標奠定堅實基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人民巷會客廳丨劉雪梅:把對檢察事業的熱愛變成高質效辦案的實績
   為表彰先進,激勵引領全國檢察機關和全體檢察人員擔當實干、創先爭優,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授予全國38個基層人民檢察院“全國模范檢察院”稱號:授予全國59名檢察干警“全國模范檢察官(檢察干部)”稱號。其中,寧夏吳忠市利通區人民檢察院獲“全國模范檢察院”稱號﹔寧夏石嘴山市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何靜獲“全國模范檢察官”稱號。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為105個先進集體記集體一等功,為132名先進個人記個人一等功。其中,寧夏靈武市人民檢察院榮記集體一等功﹔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副主任劉雪梅榮記個人一等功。新時代、新征程上,一個個檢察人,以高質效履職寫下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的實踐注腳。本期《人民巷會客廳》邀請到這些檢察系統的先進代表,分享他們堅持讓“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成為新時代新征程檢察履職的基本價值追求,踐行初心使命,維護公平正義的感人事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