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十年砥砺前行 书写奋进答卷
农村环境美丽宜居。
创业带动就业增收。
群众就医更加便捷高效。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
隆德县城依山傍水。
十年陟遐自迩,十年臻于至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隆德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秉承“赶考”之心,坚定“赶考”之志,走实“赶考”之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上下齐心、务实苦干、锐意进取,实现脱贫摘帽,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年来,隆德县产业发展兴旺、生态环境改善、教育水平提升、交通互联互通、群众安居乐业,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83元,年均增长7.7%;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89元,年均增长11.6%。
■ 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隆德县紧扣民生所需、人民所盼,全力以赴实施居民收入、移民致富、教育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城乡面貌“六大提升行动”,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弱项,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越来越富足。
隆德县9985户3891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从基本温饱到吃穿不愁,从住房陈旧破败到新房设施完善,从缺医少学到全面保障,从产业匮乏到百业竞兴,从陈规陋习到文明新风,隆德百姓以吃苦耐劳、不甘落后的优秀品质,绘就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画面。
这十年,是隆德县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十年,群众获得感十足、幸福感激增、民生福祉大幅改善,每年民生保障资金超过县财政总支出的80%。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与民办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教育服务链条,建成结构完善、功能齐全、覆盖城乡、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教育服务体系。
隆德县13个乡镇、10个城区社区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8.7%,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7%。该县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聋哑、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教学条件全面改善,教育质量大幅提升,高标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全面推广“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服务模式,群众就医更加便捷高效,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有了稳定收入,没有劳动能力的也都享受到了政策兜底。
老饭桌、幸福院、养老院等有效减轻“单老户”“双老户”后顾之忧。低保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城乡低保2次扩面4次提标,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残疾人“托养+”模式让残疾人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底气。
城乡水电、网络、公交、环卫一体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三山两河一湖”的城市格局美丽于形、魅力于心。整洁亮丽、山环水润的“西海固江南小镇”,吸引大批游客流连忘返,小区居民出门见景,到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家家通自来水、户户建起砖瓦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千沟万壑不再满目焦黄,千村万庄不再破旧残缺,千道万路不再坑洼泥泞,隆德人民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住房和出行窘境。
十年来,隆德县城乡面貌“颜值”更高,人居环境“气质”更佳,宜居宜业、宜养宜游成为生活现实。
■ 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旺,是实现人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的“牛鼻子”。
十年来,隆德县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特色资源为有力支撑、以绿色发展为鲜明特质、以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为发展路径的竞争发展核心优势,走出一条具有隆德特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按照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做优做靓冷凉蔬菜产业、做精做特中药材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路,形成了北片万头肉牛、中片川道区万亩冷凉蔬菜、中南片万亩中药材、六盘山西麓阴湿区万亩马铃薯四个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区,构建“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全链条发展模式,守好农业基本盘。
农业产值总量稳步增长,农业生产向绿色化、有机化、品牌化方向迈进。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1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89元。肉牛、冷凉蔬菜和马铃薯产业的品牌效应增强,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1万头,总产值4.5亿元,提供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元。
种植冷凉蔬菜5.5万亩,带动4000户农户种植蔬菜1万亩,年户均收益1万元。同时,带动5200余人在蔬菜产业园区务工,年人均收益9000元。今年,预计全县蔬菜总产量达到22万吨,实现产值3.8亿元,提供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元。
坚持“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并进的发展路子,打造六盘山西麓阴湿区马铃薯种薯繁育产业带,与连锁企业、门店建立直销关系,年销售额1500万元以上。今年,预计马铃薯产量达到20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提供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元。
从新品种、新技术、新技能三方面入手,集成“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覆膜、新品种推广”为主的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措施,标准化作业、新品种应用、病虫害防治、机械覆膜率皆达到100%。构建以覆膜保墒、集雨补灌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智能温棚,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十年来,隆德县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能致富的产业,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绿色工业初具雏形,依托东西部协作,创新“园区管委会+公司”模式,引进上海医药、河南太龙等上市企业和黄土地食品、金誉生物等龙头企业落地生根,入园企业达到60家,以中药材加工、农副产品生产、特色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依托绿色生态、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引导群众建设民宿、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与乡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陈靳乡新和村等6个行政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六盘山长征景区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老巷子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旅游主题不断明晰、特色亮点不断彰显,成为周边地区游客夏日避暑首选地、过境房车驻足停留必经地,以旅促农、以旅富农逐渐成为新业态。旅游人数、文旅总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
建成多元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打造龙泉苑特色休闲美食街区,培育了一批快递物流、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产业,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 基础设施建设惠民生
交通连接经济脉络,承载畅联内外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隆德县以国家公路、省级公路为基础框架,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目标,以行政村通路、通客车为重点,所有乡镇、建制村和具备一定人口规模自然组通路通车,打造农村公路网络。
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宁夏境)东山坡至毛家沟段建成通车,结束了隆德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缩短了区域内物流周期。改建国道312线及隆德至庄浪、张易、兴隆4条公路,进一步提高公路等级。
经过多年努力,隆德县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干线的“三纵四横”公路网络格局,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300多公里,村组道路通硬化路率达到10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
打通横穿东西、纵贯南北交通大通道,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建成“全微通”智能化农村客运服务平台,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安居才能乐业。十年来,隆德县统筹推进多层次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为群众安居乐业筑牢基石。
通过农户自筹、政府补助、政策扶持和社会参与,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在优先保障“六类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县农村安全住房全覆盖。
采取新建廉租住房、配套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发放租赁补贴等多种途径,实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4平方米。
在实施安居工程过程中,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和帮扶单位支持,构建了多渠道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帮助贫困户降低建房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有效避免了因建房而致贫返贫的现象。
集约利用各类资源,建成危房改造集中点、县内移民安置点、地质灾害除险安置点,统一配套文化活动室、老饭桌、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供排水、道路硬化、四旁绿化等基础设施全覆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良好生态是隆德县最宝贵的财富、最亮丽的名片。
十年来,隆德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域保护,扛起守护黄土高原“绿肺”和“水塔”的责任使命,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植绿补绿筑牢六盘山生态屏障。
实施400毫米降水线精准造林和全域绿化提升等工程。截至2021年底,隆德县林地面积达到77.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97%,林草盖度达到86.6%。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称号。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渝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工程,系统解决了渝河跨界水污染纠纷,联财出境断面水质由劣Ⅴ类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成为全国第一批示范河湖之一,治理成效被国务院通报表扬,治理成果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
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成观庄乡等9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和联财镇张楼村等4个村级污水处理站。改造农村水冲式厕所2.08万户,建立环卫保洁网格化管理机制,绿化98个美丽村庄;种植花带1.6万亩,建成绿色通道168公里,构建环城、环镇、环村、环路、环水、环园林网,不断提升城乡绿化档次和水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入选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
对农业残膜进行回收,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常态化保洁与集中整治相结合,解决农村面源垃圾污染问题。实行垃圾分类,提高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推进卫生厕所改造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十年来,隆德县的生态状况彻底改善,昔日“垃圾河”“臭水湖”华丽变身为全国示范河湖。如今的隆德,苍翠欲滴、溪涧清流、富氧宜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
十年向绿而行,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环境变好,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千帆竞发勇者胜,百舸争流奋楫先。十年来,隆德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实干担当、奋力拼搏,让山川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 剡文鑫 见习记者 杨玉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