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本网原创

宁夏银川:荒漠戈壁变绿洲肥田 三代人共建绿色家园

2022年05月26日15:10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银川5月26日电 (秦瑞杰、李甜甜)当汽车驶入东任公路白芨滩自然保护区范围路段时,一片绿意便映入眼帘,道路两旁绿草萋萋,生长繁茂的沙生植物几乎铺满了沙滩,很难想象60多年前这里还是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5月25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看银川”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地处黄河以东毛乌素沙地边缘的银川市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灵武白芨滩国家沙漠公园。人民网 李甜甜摄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治理前区域内植被很少,且分布有10多条水蚀冲沟,大量泥沙沿沟进入黄河,对黄河安全影响很大。同时,因年降雨量较少、自然修复力极弱、沙丘高大等因素影响,毛乌素沙漠的风沙一点点吞噬着灵武地区的村庄,迫使20多个村3万多人陆续迁徙。打那时候起,“全国治沙英雄”王有德就立下誓言,一定要把被沙漠侵吞的土地夺回来,让它们变成绿洲和肥田。

灵武白芨滩国家沙漠公园。银川市委宣传部供图

通过多年实践,王有德带领职工探索出“在外围建灌木固沙林,周边建乔灌防护林,内部建经果林,搞养殖业、种牧草,养殖业反哺林草业”五位一体综合治沙模式。成片的果园不仅是沙漠前沿一道高效能的防护体系,也给职工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目标实现,也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

30多年过去,王有德带领职工沿毛乌素沙漠筑起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林场经历了三代人的奋斗,治沙精神将永远在这里传承下去。”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传科科长杨丽丽说,60多年来,在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大力支持下,三代白芨滩人坚持不懈防沙治沙,累计治沙造林63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有效遏制了毛乌素沙地的南移和西扩,保护了黄河、银川河东地区的生态安全,成为三北工程精准治沙、科学治沙的样板区。

治沙工作只是银川市生态保护工作中的其中一项。近年来,银川市委、市政府始终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禁伐、禁垦、禁采、禁牧“四禁”规定,不断完善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减少肥药用量“四减”措施,巩固提升贺兰山、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成果。2018年以来,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防护林等重点区域造林25.7万亩,对40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点和外围11处非煤矿山、遗留矿坑、无主渣台进行治理修复,恢复治理面积5500亩,植树造林44.92万亩,生态保护修复成果显著。   

(责编:赵茉钰、贾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