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巷会客厅》系列访谈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丨席静宜:履行好“两统一”工作职责,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宁夏是沿黄九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近年来,银川市把全市摆在黄河流域乃至更大区域去考量,提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将每年6月设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近日,人民日报社宁夏全媒体中心推出《人民巷会客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特别栏目。
第二期,我们邀请到的是银川自然资源局局长席静宜。席静宜局长介绍了这两年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以及2022年的工作计划和重点等。
主持人:这两年,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出台了很多规划方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具体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银川自然资源局局长席静宜(右)做客人民巷会客厅。人民网 周航摄
席静宜:作为首府城市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责无旁贷,必须扎实履行“两统一”职责,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规划体系逐步建立。规划对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影响重大,为推动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我们坚持规划先行。一方面是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银川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银川市规划体系中的顶层设计,是未来15年银川市城市空间发展的总纲、建设的蓝图。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衔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贯彻到国土空间保护和利用全过程,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配套。
另一方面,推进专项规划编制。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针对银川市生态保护修复的薄弱环节、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自然资源局还组织编制了《银川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银川市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此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规划编制。2021年银川市已有90个村庄完成了“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完成编制,今年计划再启动93个村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全市已有154个村庄(社区)开展了村庄规划编制,140个已取得成果,批复49个,其中52个重点移民村已全部完成编制。
二是抓好系统治理,生态修复成效逐步显现。我们在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的同时,不断厚植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的绿色基底。利用工矿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打造,贺兰山东麓已实施7个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治理面积达8200亩,形成了生态恢复重建、建设用地再利用、农用地再造、特色产业打造修复模式。其中:生态恢复重建模式,主要运用于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边坡稳定的矿山废弃地。如,套门沟建筑石料矿区及新干公路周边生态恢复治理,全长4.5公里的生态治理,改善了公里两侧可视范围的生态环境面貌。建设用地再利用模式,主要运用于地形条件较好、可供开发利用的工矿建设用地,如,云山路北侧采砂坑治理项目,通过边坡修复治理后的800亩土地被重新利用,作为银川市公安特种训练基地进行建设。农用地再造模式,主要运用于生态破坏轻微、环境污染较小的矿山区域,依据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原则,复垦改造后进行农业、林业等综合利用。如,西夏区镇北堡昊苑村矿山环境治理内360余亩修复地打造成桃李芬芳生态园,贺兰县对宰牛沟遗留采矿沙坑治理后改造出1500亩耕地。特色产业打造模式,主要用于葡萄种植,大力发展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构建多功能农业景观。如,西夏区、永宁县已经有多个通过利用废弃采砂坑治理,而形成的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
在加快黄河银川段干流滩地综合整治修复方面,2021年市政府将收回的18.97万亩河滩地交由市国资委进行统筹管理。银川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完成了《黄河银川段两岸生态修复规划》,提出运用“草地修复、湿地恢复、林带养护、沙地治理”等保护治理方式开展生态修复,以优化提升黄河银川段两岸生态功能,合理配置各类要素资源,有序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努力构筑“一廊三线四区”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2022年,自然资源局将根据“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要求,将黄河滩区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控规则的探索试点区域,加强黄河滩区综合整治,合理界定黄河滩区功能空间,探索黄河滩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用途管制规则,以求更好地保护、利用、治理黄河滩地。
同时,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建立起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林长制治理体系,深化山林权改革,2021年实施营造林14.184万亩。今年,自然资源局利用3.12植树节举办了以“同创森林城市,共建美丽银川”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及文艺演出。3月底组织区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1000余人在兴庆区沙漠运动公园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种植樟子松、丝棉木、枣树、沙棘等20000余株,完成种植144亩。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基本农田管理,制定印发了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清理、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等一系列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
此外,坚决落实禁牧政策,持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与公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开展野生动物违法行为打击行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安全。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2021年完成2万亩草原生态修复任务。自然资源局与市应急管理局、市森林公安等部门组成了联合督导组,不定期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处置演练。利用多渠道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加快推进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工作,明确风险点,提早做好预防工作。研究制定《银川市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土地沙化区生态修复,结合国土绿化中部防沙治沙工程,2021年在灵武市、白芨滩和兴庆区实施乔灌木造林和未成林抚育提升及退化林改造共计8.36万亩,联合白芨滩自保局共同建立沙产业研究院。
银川自然资源局局长席静宜做客人民巷会客厅。人民网 周航摄
主持人:2022年的工作计划和重点是什么呢?请您介绍一下。
席静宜: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将继续按照宁夏自然资源系统工作会议“在年底前形成区、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报批成果”的要求,在已完成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阶段成果基础上,加快推进银川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征求市民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不断完善规划内容和成果。
实施贺兰山东麓银川段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建立国土整治及生态修复项目库,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推进贺兰山采矿退出区“生态修复+产业导入”见到实效,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谋划和储备生态保护修复大项目、好项目,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支持,以项目为牵引,打开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更好局面。
同时,全面落实《银川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探索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绿色利用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升全市矿业发展质量,健全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行动体系,完成12家绿色矿山创建。
全面开展地灾隐患排查,精准掌握威胁居民点、交通干线、工矿厂区等地灾隐患点分布情况、动态变化等情况。完成全国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风险普查。
此外,我们始终把耕地保护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全面推行“一地一码”管理,将耕地保护任务数图一致纳入银川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严格按照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全程监管机制,对补充耕地逐地核实认定,确保占用和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相当。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同强度的管控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在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规划造林绿化空间和位置,完成年度6.7万亩营造林绿化任务,修复治理退化草原2.5万亩,同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巩固白芨滩治沙成果,促进沙产业科技成果研究及转化应用。
作为自然资源部门,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将继续发挥好、履行好“两统一”工作职责,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策划:张文、黄屹
总监制:贾茹
制片人:周航
主持人:李甜甜
文字:秦瑞杰、李甜甜
人民日报社宁夏全媒体中心出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