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红寺堡区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且听罗山脚下起欢歌

2022年01月19日09:47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且听罗山脚下起欢歌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对吴忠市红寺堡区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予以通报表扬。

近年来,吴忠市红寺堡区以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为契机,聚焦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狠抓“五个重点”,即加快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融入和整治城乡环境;扭住“一个关键”,即夯实移民地区发展基础;全力实施“四大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兴产业——

移民地区的发展“底气”越来越足

在红寺堡镇的一片山丘里,坐落着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该园区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分两期援建而成,养殖户来自红寺堡镇弘德村、同原村,因为没建在这两个村地界上,被称为“飞地”养殖。

出村入园来养殖,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地界宽展,空气流动性好,也不用担心对居民区造成污染,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除了在本地销售,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的肉牛还打进了福建、广东市场,很受当地消费者欢迎。2021年6月8日,养殖园区一次性分红760万元,让两村入股群众切实尝到了甜头。

眼下,养殖园区肉牛存栏量达5500头,直抵设计存栏量,集中养殖规模在全宁夏都数得上。养殖上规模后,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还琢磨着要更多效益。2021年7月,园区从北京请来一支“真味牛”专业育牛团队,由团队成员贾磊担任园区厂长,全权负责饲料调配、疾病防治和人员管理。

这支团队接手园区后,运用先进技术来养牛,每头牛日均增重1.7公斤,比过去增加了0.6公斤。同时,全面开展预防性保健,如园区消毒、注射疫苗等,让肉牛死亡率降到0.6%。另外,园区还推出饲料替代品,来替代高价的常规原料,在营养成分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了饲料成本。贾磊举例说,买进1吨干草要花1000元钱,而用玉米芯代替,1吨只要700多元。

“现代化养牛,还是要靠‘真味牛’这样的行家里手。”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理事长任军细数着养牛新变化,增重多了、死亡率降了、成本低了,让园区“抠出”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2021年,红寺堡区以酿酒葡萄、枸杞、黄花菜、肉牛滩羊、新能源和文化旅游六大重点产业为引领,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移民高水平增收,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0%以上。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改造提升低效葡萄园区6188亩,完成标准化种植2000亩。在2021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上,红寺堡产区获得大金奖1枚、金奖8枚、银奖4枚,红寺堡产区葡萄酒连续5年获得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大金奖。新增枸杞730亩,改造低产种植基地6000亩,百瑞源2条年加工枸杞原浆3000吨生产线全面投产。打造绿色优质高效黄花菜节水种植示范基地6个,1万平方米黄花菜预冷库已完工,有序推进黄花菜大数据中心建设,黄花菜产业园投产运营。百万只滩羊产业生态智慧园区有序推进,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二期项目建成完成肉牛补栏,全区肉牛和滩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4.7万头和102.6万只。

清洁能源扩规增量。实施清洁能源项目6个,投资16亿元,现已开工3个。抢抓实施“宁电入湘”工程重大机遇,成立工作专班,编制专项规划,推动湖南湘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落户,协议投资252.3亿元。

文化旅游提档升级。扎实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连续多年承办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罗山航空飞行基地成为“国字号”航空运动营地。宁夏移民博物馆、“1236”指挥部旧址等旅游景点纳入自治区全域旅游规划,弘德村、永新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宁夏特色旅游村,永新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典型案例。截至2021年11月底,红寺堡区旅游接待人数24.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74.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20.6%和135.2%。

促就业——

移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红寺堡区是太阳能、风能资源富集区,已建成风电275万千瓦、光伏发电138万千瓦。

2021年1月,红寺堡新能源集维中心建成投运,依托中心技术对接入的光伏电站进行智能运维,能够提高运维效率30%,提升发电率6%,减少设备故障率30%,降低运维成本20%。

红寺堡区还建成新能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打造国内新能源运维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截至目前,累计培训4期70多名学员,学员结业后从事电站运维、检测试验等工作,就业率100%。红寺堡区新能源集维中心主任田永华说,中心培训的学员主要来自宁夏、甘肃,刚参加工作月工资就超过了5000元,比大部分同龄人都要高。

红寺堡人丁生祥大学毕业后,始终没能找到一份稳定工作。2020年7月,他在红寺堡参加新能源智能运维技能培训,学费和书本费都由学校承担。经过7个月学习,丁生祥以总分第一成绩毕业,现在成长为红寺堡片区的新能源运维负责人,月工资达到7000多元。

2021年12月13日起,第5期新能源智能运维技能培训开班,又有20多名学员受训。就这样,红寺堡区持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扩大就业。

2021年,红寺堡区强化“四个一批”助就业,助力移民鼓起“钱袋子”——

鼓励创业带动一批。争取资金4200余万元,谋划就业创业扶持项目11个,受益群众1.4万人。创建红寺堡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民创业带动就业1973人。

劳务协作转移一批。开展“点对点”输送服务,向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定向输送78名技工院校毕业生进行见习,在济南市建立1家劳务工作服务站,服务赴鲁务工群众500余人。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700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

技能培训促进一批。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659人次。筹建红寺堡区职业技能培训实训中心,与吉林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开展教学教研、校地共建,设立宁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红寺堡区函授站、宁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宁夏大学助学点,填补了红寺堡区成人教育的空白。

就业服务扶持一批。举办线上招聘会4次,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帮助1500余人实现就业。按照“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出”的要求,开发公益性岗位1668个,重点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推进社会融入——

各族群众团结和谐共建新家园

2021年12月,红寺堡镇弘德村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和红寺堡区绝大部分村子一样,弘德村也是一个生态移民村,村民是在2012年从原州区、同心县的5个乡镇搬迁来的,口音、习惯都有差异,社会融入存在一定难度。然而,短短几年工夫,移民们处得却跟一家人一样,村里的事情都是商量着办。

这一成绩的取得,与红寺堡区全面推行“135”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息息相关,即构建城乡社会治理“一张网”,狠抓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推进政治引领、法治保障、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发展。

在弘德村,有19名网格员包片管理服务,有村级综治中心,有派出所,还有村规民约,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上村民党员大会表决。

2021年5月,弘德村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项目启动,要在村内进行大规模绿化、道路铺装等工程,打造乡村民宿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还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事关重大,弘德村再次召开村民党员大会,就村子怎么建进行讨论,借鉴参考每一位村民的建议,把村子建设得更加美好。

大会上,乡亲们纷纷打开“话匣子”,为庄子建设献言献策。其中,村网格员李海东建议,要设立“路长”和“林长”,由网格员和热心村民担任,让更多人参与到村子管理中来,提升主人翁意识。

李海东的建议,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赞成,很快就被付诸执行。眼下,弘德村有7名“路长”、7名“林长”,分别负责各路段卫生和各林带管护,把村子打理得更加井井有条。

作为全国最大的异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红寺堡区汇聚着23万移民,不仅有宁南各县区,还有不少人来自周边省区,共涉及156个乡镇412个行政村。这些年来,红寺堡区不遗余力推进移民们的社会融入工作,让他们身子搬了过来,也把心留在了新家园。

红寺堡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让组织变“堡垒”,带领移民变居民。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六项行动”和“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覆盖率达到58.7%。

坚持规划先行,围绕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实施项目37个,完成投资4.5亿元。推行“1453”工作模式,四级联动,全民动员,打造“四化”亮面子,推进“五改”美里子,人居环境面貌大变样。实行“部门包片区、干部包户”,打造弘德、永新、红川3个重点示范村,每个乡镇再打造2个示范村,其他村庄全面推进。

采取“四不两直”、电视问政等方式,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坚持每月一促评排名,先进乡镇拿奖牌、末位乡村领黄牌,形成攻坚合力。

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培育移民文化,增进移民情感认同。全面推行“135”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严格落实村民代表会议“55124”村级治理模式和“四议两公开”制度,移民归属感、获得感显著增强。(记者 杜晓星)

美轮美奂弘德村。 实习生 彭斌 摄

(责编:阎梦婕、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