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红寺堡区:“移民之声”唱响秦腔
临近年关,吴忠市红寺堡区又筹办起“移民之声”秦腔大赛,今年已是第八届。参赛的都是秦腔业余爱好者,他们要吼着秦腔喜气洋洋迎大年。
本届“移民之声”秦腔大赛计划1月中旬开赛,比赛设有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最高奖金3000元。
报名还没结束,红寺堡区文化馆馆长马宏志盘点了一下:有近100人报名,比往年翻了一番,多数是红寺堡区的,也有来自西吉、灵武的,所有报名者都须出示近期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因为报名人数多,主办方决定先在各乡镇办初赛,再组织优胜者到红寺堡区文化馆参加决赛。
红寺堡区报名的人多是移民,在西海固老家就爱吼秦腔,戏迷和票友不少,“不吼两嗓子就不舒服”。秦腔唱腔粗犷豪放,语调高亢激昂,是西北人处世风格的生动写照。
马宏志老家在隆德,爷爷和五位叔叔都是秦腔票友,吹拉弹唱各有分工,“一家人就能出一台戏”。马宏志至今难忘,在老家时,80多岁的老父亲只要听说哪里唱秦腔,就二话不说拎起小板凳,走个七八公里山路去看戏。
搬到红寺堡区后,移民们农闲时还会聚在一起吼几声秦腔、唱一台古戏,把精神生活装扮得丰富多彩。听说送戏下乡的来了,就抢着请秦腔剧团到自己村演出。为顺应民意,红寺堡区办起“移民之声”秦腔大赛,参赛者九成以上是农民,请来点评的则是秦腔名角,有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的,还有陕西、甘肃等区外秦腔剧团的专业演员。
这些年,“移民之声”秦腔大赛逐渐办成了品牌,在宁夏与青铜峡“黄河岸边吼秦腔”秦腔大赛遥相呼应。
本届“移民之声”秦腔大赛参赛者杨荣出生在西吉县,在老家时就爱吼秦腔。2003年,一家人搬到红寺堡区柳泉乡红塔村,种上水浇地,就近打上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杨荣心劲更足了,吼出的秦腔也更有味了,在前几届“移民之声”秦腔大赛上还得过三等奖。
大赛举办前,红寺堡区文化馆还腾出场地,拿出音响设备,供参赛者排演。前两天,杨荣来到红寺堡区文化馆排演,里面暖气烧得正热,还有热水供应,参赛者们都脱掉外套、拉开架势排演。
上一届大赛上,红寺堡镇白墩村妇女、50岁的参赛者冉有给的参赛曲目是《困山》,可她不识字,看不懂唱词,背不下来。她就戴着耳机反复听,晚上钻进被窝还在听,就这样,硬是把词背了下来。冉有给比赛时,台下叫好声不断,最后得了名次、拿了奖金。
这些年,马宏志碰到过一茬茬参赛者,给他印象最深的就属冉有给:“不是她唱得有多好,而是她对秦腔刻进骨子里的爱感动了我。”
从事文化工作这么多年,马宏志越来越发现,基层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有着自己的朴素追求,从中他也找到了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价值。
今年,红寺堡区还要举办红歌大赛,录播地方版春晚,为农户送春联、剪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让群众过一个文化味十足的农历新年。(记者 杜晓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