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本网原创

盐池县:脱贫基础更牢固 乡村振兴正当时

穆国虎
2021年12月17日12:00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靠产业。”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格外开心,在金融政策的支持下,老百姓脱贫致富了,产业壮大了,老百姓更爱惜自己的“信用”了。

盐池县是宁夏首个脱贫摘帽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盐池县筑牢产业基础,助力百姓增收;通过小额信贷,形成金融扶贫“盐池模式”;借助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小黄花,大产业。盐池县委宣传部供图。

有一个增收致富的产业

“今年产量高,价格好,黄花菜能卖个好价钱。”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盈德村杨文忠心情舒畅,家里的42亩黄花菜卖上了好价钱。

盐池县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质好,适宜种植黄花菜。黄花菜,在盐池县已成为仅次于滩羊的第二大产业,2021年盐池县黄花菜种植规模达到8.1万亩。

杨文忠以前只能靠打零工、跑车或种玉米维持一家生计,现如今靠种植黄花菜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

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黄花菜产业,盐池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促进黄花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黄花菜种植纳入全县“1+4”主导产业中,并列为县委、政府重点工作来推进,制定了新种黄花每亩3年补贴700元,鼓励老百姓种植。

杨文忠种植一亩黄花菜的纯利润在3000元,一年能赚十万元左右。“这是个好产业,能致富。”杨文忠说。

小额信贷办理现场。盐池县委宣传部供图

有一个推广全国的金融扶贫模式

在盐池县城西北方向25公里处,是王乐井乡曾记畔村。这里常年干旱,早些年老百姓靠天吃饭。

提起以前的曾记畔村,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像打开了话匣子,说个不停。“可以说,以前真是一穷二白。”

贫困,困在资金。老百姓有了想要发展养殖的念想,可没有资金,如何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6年,我们村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村,曾记畔村拥有了脱贫的‘第一桶金’。”朱玉国说,用国家金融扶贫试点拨付的20万元启动资金,再用信誉推荐互联互带模式建立小额信贷诚信环境,曾记畔村创建了2户贷款、3户担保、风险共担的五户联保“互助资金”运作模式,至今已形成980万元的规模。

摆脱贫困,诚信先行。在开展小额信贷的同时,盐池县开展“三先开路”、新乡贤村贤评选等活动,农村信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观念根植于心。

“多年的小额信贷,培养一批诚信的农民。”朱玉国说,将资金需求大的农民推荐给盐池县的金融机构评级授信,得到5-30万元不等的贷款,再将资金用到发展产业。截至目前,曾记畔村在金融机构的授信规模达到了4500万元,“我们没拖欠过银行一毛钱的钢镚子。”

在曾记畔村孕育的金融扶贫模式,逐渐在盐池全县推广,形成“产业+金融+保险+诚信”的金融扶贫“盐池模式”,走出了一条“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富民之路。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盐池县委宣传部供图

有一套完整的预警机制

“老人想买药,可行动不便,需要帮助。”近日,在盐池县花马池镇皖记沟村,网格员李肖走进一户村民家中,发现老人存在困难。

他将老人相关信息录入预警监测平台,帮老人买上药后说,“处理完,还要再去核实一下。”

作为宁夏的第一个脱贫县,盐池县从脱贫之日起,始终在思考脱贫之后如何防止返贫。“我们有一套完整的预警机制。”盐池县乡村振兴局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中心主任李凤阳说,2020年10月,盐池县建立脱贫攻坚动态监测预警机制,采取“红黄绿”三色动态监测预警,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个层面,建立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及时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县所有农户的都录入了动态预警监测平台。”据李凤阳介绍,包括群众生产、生活、收入、饮水、住房、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就业、大病(慢病)等情况,实现了县、乡、村、户四级数据互通共享。

截至目前,已将全县113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39689户非建档立卡户的基本信息全部录入系统。

动态监测是关键。“有的问题是入户时发现的,有的问题是老百姓打电话或发信息反馈的。”李肖说,网格员每半月至少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回访一次,每月至少一次入户走访对比,定期了解网格区域内的农户收入、金融扶贫、教育信息等10类27项指标情况,通过电脑PC端或手机APP端及时采集、录入、更新,实时监测预警。

网格员录入的信息,系统监测发现后,按照“存在重大风险”“暂时存在问题”“一切正常”分为红色、黄色、绿色三级预警管理。

“今年以来,系统接到黄灯预警3800多条。预警信息多为银行贷款到期提醒与大病慢病提示。”李凤阳介绍,未出现红色预警情况。

(责编:穆国虎、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