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本网原创

葡萄酒:宁夏对话世界的语言 世界感知宁夏的纽带

穆国虎
2021年09月27日19:27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昔日,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一片戈壁滩。

今日,宁夏贺兰山东麓拥有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占全国的1/4,酒庄211家、年产1.3亿瓶,先后有6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得上千个顶级大奖,昔日干沙滩变成今日金沙滩。因为葡萄酒,宁夏贺兰山东麓被外界所熟知。

今年5月,宁夏获批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这是全国首个国家级特色产业综合试验区。时隔四个月,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银川召开,葡萄酒已成为宁夏对话世界的语言,世界感知宁夏的纽带。

葡萄产业助力增收致富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刚来这里那会,啥都没有。”在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67岁的赵萍英感慨不已。昊苑村的第一批移民,初来这里时,尝试过种植玉米、小麦、西瓜、土豆等作物。由于缺乏灌溉用水和恶劣的土壤环境,村民们辛苦一年,收获甚微。

在村民愁于如何走出困境时,贺兰山东麓这片干沙滩是“种植酿酒葡萄的风水宝地”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老百姓的耳边。村民纷纷开始尝试种植葡萄,他们种出来的葡萄酿成的葡萄酒后来屡获国际大奖。如今,昊苑村种植葡萄1.5万亩,建成酒庄17家,每家每户都从事着与葡萄产业相关的工作。

近年来,宁夏的葡萄酒产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老百姓就业增收搭建了“致富桥”。葡萄酒产业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工资性收入约9亿元,当地农民收入中的1/3来自葡萄酒产业,许多贫困群众通过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葡萄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实现了“脱贫梦”、走上了“小康路”。

文化加持助力高质量发展

“鸟有两翼,葡萄酒‘这只神奇之鸟’的两只翅膀是什么呢?”9月26日,在世界葡萄酒大会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会长郝林海表示,“产区与产区风土”“文化与文化交流”是葡萄酒的两只翅膀。

葡萄酒正是因为有了文化的滋养、传承、赓续,才成为情感的纽带、文化的使者,成为国际范、世界语,备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

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虽然是年轻的明星产区,但这些年在培育葡萄酒文化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充分发挥葡萄酒文化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的溢出效应、放大效应、增值效应,无论是推行的“小酒庄、大产区”模式,还是葡萄酒酿造工艺、葡萄园种植管理、葡萄酒产品销售,都充分学习借鉴、传承发扬国内外优秀葡萄酒文化,通过打造“张骞葡萄郡”、建设宁夏葡萄酒博物馆、成立中法葡萄酒教育学院等,促进葡萄酒文化交融传播、人才引进培养,点燃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燃爆点”。

星空下的葡萄酒庄园。宁夏文旅厅供图

文旅融合提升产区综合效益

“罗山脚下,一边是原始的戈壁地貌,一边是万亩葡萄园,在这里可以探索绿洲与荒漠的碰撞。”在红寺堡的东方裕兴酒庄,刘彦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着酒庄的美。

在9月26日举办的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节上,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发布10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长廊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风格迥异的百座酒庄已成为众多来宁游客休闲打卡、体验度假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宁夏葡萄酒产业因融合而发展、因融合而增值,贺兰山下各具特色的酒庄、汇成绿海的葡萄园成为全域旅游、运动休闲的独特资源,吸引着国内外葡萄酒爱好者和游客前来休闲旅游观光,酒庄游、品红酒已成为宁夏文化旅游的新时尚、新品牌。

葡萄酒产业上游连着农业,中间依托加工业,下游与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服务业衔接。

此外,葡萄酒的酒瓶、酒塞、酒标、辅料等配套产品很多,葡萄籽、皮、渣、藤等可开发的衍生品很多,目前个别配套产品和衍生品已经在产区内实现了量产,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酒会友、以文交友。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宁夏独具特色、誉满华夏、香飘世界的“紫色名片”。

(责编:穆国虎、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