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打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样板区
2018年,在全区第一个脱贫摘帽后,盐池县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聚焦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和“四大提升行动”,锁定“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治理优”奋斗目标,强化易返贫致贫人口的监测和动态帮扶,切实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作,打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盐池样板。
打造优势特色产业 集聚乡村振兴动能
走进盐池县滩羊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羊肉加工车间,工人们正把屠宰后的羊只精细分割成羊排、里脊、肉卷、肉串等10余种产品,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地。
盐池县筹措各方资金2.25亿元,重点实施的滩羊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正在建设中。该项目投入运营后,将与当地8000多户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由目前滩羊年订单化收购30万只增至60万只以上,形成集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特色民宿、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文化创意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
近年来,该县通过完善滩羊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产业体系,构建起品牌发展、产融结合、龙头企业带动的滩羊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国家级滩羊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自治区级滩羊产业发展示范县建设,助力滩羊产业提质增效。目前,滩羊规模化养殖率达到66%,“盐池滩羊”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过88亿元,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80%。
盐池县黄花菜融合发展产业园内,交易中心、晾晒场、加工车间等样样具备。该园区已投资8500万元,引进盐池县融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宁夏塞上阳光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入驻。
通过加大对黄花菜晾晒加工、商品菜购销物流、新产品研发等关键环节的扶持力度,盐池县不断提升“盐池黄花菜”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坚持标准化种植、自然化晾晒、精细化加工,建成万亩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千亩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百亩良种繁育基地,推动黄花菜产业提档升级,带动全县黄花种植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目前已发展黄花种植8.1万亩,冷藏保鲜库1.6万吨,培育种植、加工和销售企业42家,年加工干菜6000余吨,保守估计今年可实现产值超2.7亿元。
持续投入并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对养殖棚圈、青贮池建设、青黄贮饲料加工、人工种草等环节进行扶持,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园区326个,建设青贮池30万立方米,每年发展人工种草10万亩以上,青黄贮饲草料年补助15万吨以上,年投入资金10亿元以上。着力推进草畜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农民持续增收双赢。
为推动牧草产业和节水农业提标扩面,盐池县启动实施百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建设,全力保障肉牛、滩羊、奶牛等产业饲草供应。全面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占总灌溉面积98%以上,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69,今年上半年荣获全国节水达标示范县称号。
刷新人居环境“颜值” 促进家园各美其美
“这两年借助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争取资金改造危房69户、改厕291户,修建村道41.35公里,硬化生产路29.9公里,建成日光温室193栋、拱棚388座,发展培育全产业、全链条、全方位的乡村旅游新业态。”9月15日,盐池县花马池镇四墩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志铭说,每年吸引游客8万余人,年收入360余万元。
自2019年入选自治区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县”以来,盐池县建立党对“三农”工作领导、政策措施衔接、驻村帮扶、多元投入保障、乡村振兴考核五项机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以脱贫攻坚成果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9.97亿元,通过高标准规划、产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建、多元化投入等举措,每年集中建设2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实实在在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村头巷尾乱堆乱放的少了,村民乱倒生活垃圾的少了,村前村后美化靓化的景观多了,村内残垣断壁集中拆除了……走访盐池县乡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个个错落有致的美丽庭院,犹如按下了“美颜键”,绘成了一幅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
今年以来,盐池县以“五清五改”为重点,启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十百千”示范创建,大力实施绿化、洁化、美化、亮化工程,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目前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6亿元,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持续提升村容村貌,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截至目前,共出动机械4600余台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8万吨,拆除废弃房屋(棚圈)2200余间,门前和巷道硬化13.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650盏。
该县建立“半月督查通报+月观摩促评”工作机制,根据农村人居环境考核结果,对排名倒数第一的乡镇,由乡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在盐池电视台表态发言;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分别奖励10万元、6万元、4万元,目前已将前7个月的350万元考核奖补资金兑现到位。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突破口,通过高规格“抓”、全方位“整”、长效化“管”、多领域“促”,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突击整治向常态化治理转变。
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个村选出一批勤劳致富、美丽庭院、睦邻和谐、崇文重教、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先锋示范户,通过示范带动,引领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当主角、争先进。
补齐发展短板弱项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通过盐池县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推荐到企业工作,每月工资3500元,还解决食宿,我很满意。”9月16日,宁夏峰腾塑业有限公司一线工人张建波说。今年以来,盐池县立足就业、社保、人才等工作,优化援岗稳企惠民各项举措,综合运用指导服务和政策激励扶持,保持全县就业局势供需平稳。
广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创业扶持行动,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因病因灾困难户及时开展动态监测和帮扶,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2020年,全县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62.3元,同比增长18.8%。目前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农民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
对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困难儿童每年资助10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儿童和残疾儿童每年按1500元标准免除保教费,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每人每年最高补助1250元……盐池县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全覆盖的资助体系,保障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不因经济原因被挡在校门外。
盐池县先后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了千兆光纤进校园、百兆到桌面,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全县教师和学生网络学习交流空间开通率均达到100%。采取校际协作、走教互帮、县管校聘等形式,完善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机制,推动乡村学校在线互动课堂实现全覆盖,让乡村孩子享有更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
“通过在县医院建立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等六大中心,远程视频门诊、视频查房两大通道,构建县乡村一体化诊断、治疗、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互联网+医疗’零距离服务基层群众。”盐池县人民医院负责人介绍,目前48个家庭医生团队共开展健康咨询4.2万余人次,上门巡诊1.2万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超90%。
持续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和乡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全科医生,每周安排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村卫生室远程视频门诊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推进乡村善治共享有效提升治理效能
为了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盐池县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实行“1+4+7”工作机制,创新“三包五到位”工作法。建立完善县委牵头抓总,集中研究决定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县乡村三级干部逐村逐户逐人包抓落实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治理、推动乡村善治的新格局,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县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推动30名县处级干部、76名乡镇干部、506名村干部逐级下沉到102个行政村、666个自然村,做到“四必到、四必访”,带动权力下放、资源下行,把监督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以党建引领为龙头,分别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3个层面构建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统筹将9个乡镇(街道)、119个行政村(社区)、2009个自然单元、6万余户、17万余名居民划入1894个基础网格,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环境卫生整治、服务居民等各项工作落实到网格化管理中,实现了乡村治理由简单粗放向精细精准转变。先后解决了老旧小区无人看管、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累计帮办、代办群众事项1.8万余件。
大力推进“强村带弱村、先进村带后进村”发展模式,安排39个三星级及以上村党组织与41个三星级以下村党组织结对帮扶,推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合力攻坚。通过村级组织“自诊”、乡镇党委“寻诊”、县委组织部“会诊”,采取“四个一”措施,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3个。
采取产业带动、服务创收等七大类发展模式,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安排150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围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制定出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制度,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其中收入30万元以上的占74%。
“将围绕滩羊、黄花菜、牧草等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盐池县委主要负责人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努力实现“1年一个样、3年大变样”。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加大移民村庄建设支持力度,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九曲民俗文化园夜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