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點燃”創新引擎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日前,記者走進寧夏隆基樂葉科技有限公司,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操控設備,車間的交通軌道上,“數字工人”來回穿梭,將需要的物料運輸到指定工位。在巨能機器人生產車間,“機器人”可對下線產品進行“健康體檢”,代替人工完成各種鑄件表面瑕疵檢測任務。從“制造”到“智造”,一字之變,讓企業生產效益實現倍增,推動裝備制造產業迭代升級。
2022年以來,銀川市聚焦傳統產業持續開展智能制造診斷服務工作,為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把脈會診、對症下藥。截至目前,共為118家企業提供智能化診斷服務。
“智能化是產業競爭的關鍵所在。我們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園區。”銀川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形成銀川工業大腦、園區、企業智能化改造三級一體化智能改造體系,強化數字對“三新”產業賦能應用,加快“工業大腦”二期建設,新建產業雲圖智能分析輔助決策系統、能耗監管等子平台,實現三級數據鏈接。
為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鏈式發展,打造國家級產業集群,銀川市出台相關實施方案、管理辦法等,從政策層面支持產業振興戰略。鼓勵組建“鏈主企業+行業協會+中小企業”產業聯盟、“鏈主企業+中小企業+高校院所+智庫專家+金融機構”創新聯合體,通過大企業“提需”“發榜”、科研院所和中小企業“配套”“揭榜”,聯合開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和“卡脖子”技術攻關。
在產業結構方面加速改造升級。“實施技改項目64個,去年1—11月,市級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4.6%。”銀川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以“前引導+后補助”等方式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累計補助資金2000萬元。支持首台(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軟件產品的應用,對通過淘汰老舊設備實現設備更新的企業,按照新設備購置金額實際支付的10%,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給予補貼。
同時,深入推進重點用能企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和新技術推廣應用。近兩年,組織實施銀川熱電系統優化改造、泰益欣綜合能效提升改造等17個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去年,全市重點監測的40家用能企業中,42%的企業實現了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減少能源消費總量28萬噸標准煤,能耗強度累計下降4.9%。(記者 徐佳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