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寧夏二十一景︱須彌石窟:走進千年石窟  遇見須彌之光

2023年01月18日11:11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須彌山石窟位於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始建於北魏時期,其后歷代均有擴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十大石窟之一。現有162個洞窟,500多尊保存較為完整的造像,分布在連綿2公裡的8座山峰上。

須彌石窟。寧夏文旅廳供圖

石窟宏偉瑰麗、刻工精美,佛像與窟頂的浮雕栩栩如生、造型秀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5窟中雕刻於唐代的高20.06米的彌勒大坐佛。第51窟北周造像是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藝術寶庫,窟內造像精美宏偉,在國內各石窟中絕無僅有,有“須彌之光”“國之瑰寶”的美譽。

須彌山峰巒疊翠、岩石嶙峋、青鬆挺拔、桃李郁然,山景與佛光相襯,自然與人文交融。這裡四季皆景,景景醉人,春看桃花浪漫妖嬈、夏聽鬆濤陣陣清涼、秋賞山野層林盡染、冬觀雪景如夢似幻。

須彌之光。寧夏文旅廳供圖

位於山中的須彌山博物館是國內首個以絲綢之路和佛教石窟藝術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陳展中運用科技媒介、藝術創作、文化象征等多種手段全面展示絲綢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藝術,再現了固原古城和須彌山石窟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歷史地位。

走進須彌山,在崖壁間的洞窟中穿行,在菩提樹下流連,在山中回蕩的鬆濤聲裡品味別樣的寧靜,開啟一場感悟人生的文化之旅。

須彌石窟旅游攻略

須彌石窟。寧夏文旅廳供圖

一、交通攻略

乘坐飛機、火車或自駕均可到達,沿福(州)銀(川)高速至三營出口下線,向西行駛12公裡。沿途交通標識明晰,可乘坐出租車、自駕等方式一路順暢抵達。

二、游覽線路

須彌山博物館→大佛樓→1號窟→石門關→子孫宮→圓光寺→相國寺→菩提樹

游覽用時:3小時。

三、景點攻略

第一站:須彌山博物館。須彌山博物館建筑面積5550平方米,布展面積45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5個展廳和3個獨立展廳。是全國唯一以絲綢之路和佛教石窟藝術為主體的專題博物館。館內運用多媒體技術,信息傳達等多種手段,結合文物的展出,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看世界絲綢之路,看佛教石窟藝術的絕好機會。

游覽用時:50分鐘。

第二站:大佛樓(5號窟)。須彌山大佛高度為20.6米,開鑿年代為唐武則天時期,有近1500年的歷史,就其高度而言,是寧夏境內最大的石刻佛像。

游覽用時:15分鐘。

第三站:1號窟。為佛教中所說的藥師佛,造像的高度為4.85米,腳踩仰覆蓮花座,開鑿年代為隋末唐初,造像風格趨近於唐代。在窟的左內壁上方能看到的千佛壁畫圖,為元代所繪,雖歷經破壞,但仍有一部分保存完整,而且底色清楚。

游覽用時:5分鐘。

第四站:石門關。河岸兩邊岩壁峭立,峽谷深邃,谷底溪流湍急。實為鬼劈神鑿,異境天開,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寺口子水由西向東,斬山峰而為南北兩半,猶如兩扇開啟的石門,因險而在隋唐時設置石門關,和當時原州境內的“驛藏”“制勝”“石峽”“木峽”“六盤”“木口”等關口為隋唐原州七關。石門關是絲綢之路長安至涼州北道的必經關隘,具有重要的軍事地位。

游覽用時:5分鐘。

第五站:子孫宮。其山峰上所開鑿的石窟群是須彌山開鑿最早的一批,開鑿於北魏,至今有1500余年,北魏石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這片石窟群曾經在明清時期被道教使用,若干石窟被毀,重新泥塑道教神仙供奉,因為有三尊送子娘娘,是當地人求子求孫之地,所以被稱為子孫宮,也是須彌山唯一一處佛道並存的場所。

游覽用時:60分鐘。

第六站:圓光寺。圓光寺始建於唐代,當時稱作“景雲寺”,這個稱謂一度沿用到明代。圓光寺的舊址塌毀於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之中,大藏經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就杳無音訊。現在的寺院重修於1986年,目的是為了保護裡面現存北周石窟裡裝飾最豪華的45號窟,46號窟,和一個沒有完工的48號窟。

游覽用時:20分鐘。

第七站:相國寺(51號窟)。相國寺同樣為北周年間開鑿,它是全國所有的北周石窟裡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研究價值最高的一個北周石窟,被譽為“須彌之光”,在須彌山和中國的石窟研究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同時這個石窟也是在1920年的大地震當中,須彌山所有的石窟裡摧毀的最為嚴重又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石窟。

游覽用時:20分鐘。

第八站:菩提樹。這棵樹它的學名叫朴(音讀“迫”)樹,由於和南方的朴樹相比葉子較小,所以被稱作是小葉朴,屬榆科,落葉喬木,在南方則為長綠喬木。它的樹齡已經有1000年左右。

游覽用時:5分鐘。

(責編:閻夢婕、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