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開展秸稈監測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8月1日,記者走進寧夏銘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位於青銅峽市瞿靖鎮瞿靖村的水稻、玉米秸稈利用新技術、新成果展示基地,隻見一捆捆小麥秸稈在地上整齊地擺放著,寧夏大學生態環境學院的科研團隊正在對風干的小麥樣品進行脫粒、稱重,監測測算小麥的草谷比和秸稈可收集系數。
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加快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的李世忠向記者介紹,今年以來,寧夏安排中央資金1504萬元,將青銅峽市、紅寺堡區、西吉縣設為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3個重點縣各建設2個秸稈綜合利用展示基地,通過創新秸稈沃土利用模式,開展秸稈還田監測和作物草谷比及秸稈可收集系數監測,推動重點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秸稈監測工作是2022年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項目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包括重點縣農作物草谷比、秸稈可收集系數監測及重點縣秸稈還田監測。作為寧夏3個重點縣唯一秸稈還田比例超過40%的轄區,青銅峽市承擔著秸稈還田監測的重任。該市結合當地主要種植作物及還田模式,選取了轄區內10個秸稈還田調查點位,對農業基本生產情況和秸稈還田后田間的生產情況開展了入戶調查,同時在小壩鎮新林村布設1個玉米秸稈還田監測點位,重點開展玉米秸稈還田后的田間生產情況和土壤狀況監測,通過無秸稈還田和秸稈還田處理的對比,對秸稈還田效果作出評價,計劃於2023年5月底提交監測結果。
“截至目前,青銅峽市小麥草谷比、秸稈可收集系數監測工作已完成前期取樣、測樣等工作,正在進行風干脫粒和室內烘干稱重、數據測算等工作,預計年底前向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提交成果。”寧夏大學生態環境學院薛斌博士向記者介紹,草谷比及秸稈可收集系數監測對於准確測算秸稈資源量,建立秸稈資源台賬,指導秸稈綜合利用,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加快農業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張瑛 實習生 柴璽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