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疫”線故事丨微光可成炬 戰“疫”中的“她”擔當

2021年11月11日16:49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告別深秋,迎來初冬。11月7日至11月10日,寧夏連續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城市似乎正在漸漸“蘇醒”,慢慢恢復往日的煙火氣。而這背后,有一群美麗的身影——她們並肩逆行、傾盡全力,她們“疫”無反顧、默默奉獻。

“我們每個人只是微小的一員,但千千萬萬個我們站在一起,就是城市和病毒之間的一堵隔離牆。”一位巾幗志願者說。

一個個小我,一束束微光,定格成2021年寧夏戰“疫”的巾幗群像。

“蘭花芬芳志願突擊隊”隊員周文盈與工作人員一起處理封控居民生活垃圾。寧夏婦聯供圖

在前線,無畏堅守

“需要志願者嗎?我是黨員,來報到!”推開2021年冬天的“大門”,與漫天的雪花翩躚而至的,還有那一抹點綴在白雪之間的紅。

因為發生疫情的緣故,在銀川、吳忠、中衛等地,都有小區的單元被陸續封控,很多人被隔離在家裡。一時間,社區一線防控力量吃緊。為此,自治區婦聯響應號召,組建“蘭花芬芳志願突擊隊”,16名黨員干部下沉銀川市麗水社區,按照社區的統一調度,定點服務9棟封控居民樓、37個封控單元450余戶居民。

了解到自治區婦聯大部分是女干部,社區原本准備給她們安排一些輕鬆點的活兒。但是,卻被“拒絕”了。“到了社區,沒有職業的差別,沒有職務的高低,我們都是志願者。”自治區婦聯權益部部長周文盈說。宣傳員、服務員、快遞員、衛生員……在戰“疫”一線,這支突擊隊將等各種志願崗位都“干了個遍”。

在自治區婦聯的帶動引領下,全區27個市、縣(區)婦聯組織均在社區設立“蘭花芬芳”巾幗志願崗,4.6萬多名婦聯干部、執委、巾幗志願者投入到抗擊疫情一線。

疫情期間,無數的巾幗志願者和社區工作者們完成了“最后一米”的投遞,讓各種物資直達封控居民手中,讓數以萬計被封控在家的人,有份穩穩的心安。

“我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藥快吃完了,能不能讓我出去兩個小時?”“能不能幫我取一下快遞,這是取貨碼。”“34號樓1單元的居民下來做核酸啦!”……面對居民各種各樣的訴求,一天下來,志願者們嗓子像“冒了煙”,雙腿像“灌了鉛”,但是沒有人退縮、沒有人抱怨。

所有人都有一個心願:早日戰勝疫情,回歸正常的生活。

志願者們正在裝配愛心盒飯。寧夏婦聯供圖

在后方,默默奉獻

“你數一下還差幾盒?多放肉,菜裝滿,讓大家吃飽,吃好。”11月2日,吳忠鵬翔美食樓的廚房裡,炒菜聲、油煙機轟鳴聲、急促的腳步聲混在一起。這是免費送愛心餐的第5天,熱氣騰騰的400份盒飯裝車完畢,帶著滿滿的關愛“奔”向疫情防控一線。

吳忠市女企業協會的丁紅莉是鵬翔快餐店老板娘。本輪疫情發生以來,看到千余名機關干部、志願者日夜奮戰在卡點,吃不上一口熱飯,就發起“愛心盒飯暖心行動”。

“大家都不容易,特別是一線的工作人員,為了我們的安全,每天堅守,非常辛苦。我們別的忙幫不上,隻能做一些愛心盒飯,送給大家。隻要大家團結一心,齊心協力,一定能戰勝疫情。”丁紅莉說。

最近,吳忠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吉芬的電話成了“熱線”。部分女企業家因為被封控在家,不能到現場參加志願服務,紛紛打來電話。

“會長,我在家裡出不去,先幫我購買1000元物資,我要捐贈。”“我最近生病出不了門,麻煩會長代我採購2000元錢的方便面、牛奶捐贈卡點。”“請會長幫我購買500元錢大米捐贈給丁紅莉的餐廳,支持她繼續免費送餐。”“會長,我們醫藥公司組織了一批口罩,馬上送過去。”……

這些愛心如同涓涓細流,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成為保障疫情阻擊戰的一股強大力量。在寧夏,戰“疫”的每一幕,都有前方一線工作人員的無畏堅守,也有后方保障者的默默奉獻。

疫情發生以來,自治區婦聯緊急調撥寧夏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資金,爭取社會支持,分批向一線抗疫人員捐贈保溫杯、口罩、方便面、自熱米飯、牛奶等物資。

截至目前,全區各級婦聯募集牛奶、電暖器、防護服、口罩等物資140余萬元支援抗疫。

寧夏婦聯干部常娜收到了一朵特別“花”。寧夏婦聯供圖

在心裡,充滿力量

“阿姨,這個送給你……”11月3日,在麗水社區值守的自治區婦聯干部常娜收到了一朵特別“花”。

花朵中夾著一張紙條,紙條上面寫著:“致敬所有防疫一線的天使們!雖然我們素不相識,但是沒有你們的保護,就沒有我們的安全。你們是最可愛的人!希望早日花開!祝願您健康快樂!闔家幸福!”

常娜說:“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勞累仿佛瞬間化為烏有,一切都值了。”

疫情面前,一聲謝謝,一句加油,一個微笑,都能給身邊的人無限力量。11月9日,常娜值守的居民樓整體解封,有兩位居民們從單元門走出來,第一時間攥住她的手,“太謝謝你們了,你們辛苦了!”

隔離線內外,所有人都有同一種守望,付出著,收獲著﹔奉獻著,也快樂著。

銀川市森林半島一處帳篷裡,馬曉梅已經值守了很多天。桌上的一本書裡,夾著兒子寫給她的一張紙條,字跡歪歪扭扭的,“媽媽,我知道你很忙,我很想你。”旁邊還畫著一張全家福。

馬曉梅的兒子今年上一年級,這段時間獨自在家上空中課堂,她和丈夫都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線,已經好幾天沒見到孩子了。剛開始做志願者,馬曉梅的公公婆婆都不理解。“哪兒危險往哪兒鑽,在家裡陪陪孩子不好嗎,做啥志願者?”

馬曉梅沒說啥,默默地穿上紅馬甲出門了。每天拖著沉重的身體回去,婆婆雖然嘴上嗔怪,還是變著樣兒地做各種吃的,燉羊肉、臊子面……“犒勞”她這個前線“戰士”。

“每個人都有家,隻有大家暖了,小家才能暖,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每個家都暖暖的。”馬曉梅說。

微光可成炬,滴水匯江河。在抗擊疫情一線,“鏗鏘玫瑰”用責任與擔當,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巾幗力量。(趙茉鈺)  

(責編:趙茉鈺、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