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鄉村變化看小康|寧夏:多點發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趙茉鈺
2021年09月18日15:45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我是個有著66年黨齡的老黨員,這麼多年來,國家、村庄的變化都裝在我心裡,我有幸生活在了一個好時代。” 92歲的馮清對未來充滿期待,“現在的村子就已經是‘福窩窩’了,以后日子還會更好。”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今年以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統領,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寧夏固原西吉縣林家溝村小廣場干淨整潔。張海峰攝

村事民當家 激活內生動力

寧夏西吉縣西灘鄉林家溝村,是典型的以種植和養殖為主的小山村,在治理的過程中遇到了環境衛生治理難題。“村道長,住戶散,衛生死角多,環境監管有難度。大風天塑料壟膜滿天飛,保潔人員跑斷腿,村民也怨聲載道。”該村第一書記陳貴興說。

怎麼解決?林家溝村有一個好招。依托“村村享”APP數字鄉村管理系統,打造數字鄉村智能化監管平台,在線對治安、環境、防火進行監管。系統依托2部高空高倍攝像頭和35部普通紅外攝像頭,以及五級網格責任體系確保環境衛生監督無死角。

“數字監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們通過積分超市充分發動群眾的主動性,鼓勵群眾參與環境整治。”陳貴興說。利用監管平台,林家溝村“全村串成一張網”,形成全民發動、全員參與、集中整治、統籌推進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格局,目前共發動群眾投工投勞1700余人次。

“村子環境好了,大家都愛坐在杏樹下,看著這景就舒坦!”村民馬有清說,現在村裡人人都成了“保潔員”,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拿出手機拍照上傳,分分鐘解決。

群眾在基層治理中“唱主角”,方能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作為鄉村治理示范創建區,寧夏以科技應用為動力,推動基層治理提檔升級。用“小程序”解決“大事情”,使“小應用”發揮“大效益”,強化科技賦能,推動基層治理邁上新台階。

寧夏平羅縣廟廟湖村扶貧車間內,工人正在制作校服。人民網 趙茉鈺攝

崗位送到家門口 腰包鼓起來

枸杞灌裝、拼配、配單、打包……在銀川市西夏區杞裡香同陽新村扶貧車間內,工人們在各個生產環節中忙碌著。

該車間由西夏區賀蘭山西路街道投資建成,企業投資300萬裝修及相關生產設備。讓周邊移民村同陽新村,南梁社區、園林場社區居民及周邊群眾就近就便穩定就業。目前,扶貧車間已帶動本地就業60余人,人均月工資3000元。

同陽新村村民馬金梅每天隻需花十分鐘的通勤時間,來到車間裝配八寶茶,每月收入3000元,還有五險一金。“車間都建到家門口了,咱們肯定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掙’出好日子。”

平羅縣廟廟湖村則引進了寧夏新絲路服裝廠,吸納該村的生態移民在家門口就業。同時,創新建立扶貧產業聯合黨支部+企業+員工的管理模式、計件工作+全勤獎的運營模式,激發了移民群眾內生動力,根植了“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理念。目前,企業帶動移民群眾穩定就業103人,月收入在3000-5000元。

該村村支書介紹,“家門口扶貧車間”轉變了移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引導貧困群眾靠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留守婦女也有了工作,真正讓農民變成了職業工人。

今年,寧夏開展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加強脫貧人口、監測對象穩崗就業動態管理,有力有序推進務工就業,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25.7萬人(同比增加5.3%),幫扶車間吸納就業2.03萬人,公益崗位托底就業3.2萬人。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643元、增長13.5%。

鹽池縣花馬池鎮皖記溝生態牧場。人民網 高嘉蔚攝

發揮產業優勢 補牢發展基礎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寧夏多地立足本地資源,因地制宜把農業資源、生態資源稟賦變為發展優勢,帶動當地群眾鼓起錢袋子。

“看看我這房子,是不是很寬敞亮堂!”寧夏鹽池縣花馬池鎮皖記溝村村民王建武自豪地說。“年輕蓋房子的時候,手頭不寬裕,工人想喝口小酒我都買不起,現如今我家少說也有個十幾萬的‘家產’。”

村民王建武的底氣正是來自鹽池縣大力發展灘羊養殖產業。王建武和老伴養了130隻羊,每天忙乎著准備飼草料、投喂等等。“現在灘羊的收益真不錯,要不是年齡大了,精力不夠,明年還想多養十幾隻。”王建武笑笑說。他現在的願望就是,到了年底灘羊肉能賣更好的價,讓腰包鼓鼓的。

近年來,鹽池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灘羊產業作為全縣農業農村發展的“一號產業”和農民脫貧富民的主導產業來抓。2020年,鹽池全縣羊隻飼養量320.55萬隻,羊肉產量2.8萬噸,灘羊全產業鏈產值64億元。灘羊產業對農民的增收作用更加凸顯,2020年鹽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萬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於灘羊產業。

據悉,在鄉村振興中,寧夏積極開展產業幫扶促增收工作。保持產業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發展壯大脫貧地區特色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生產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讓農民享受更多產業鏈增值收益。

銀川市西夏區昊苑村民宿一角。人民網 趙茉鈺攝

豐富新業態 拓寬致富路

寧夏在做強做優現代特色農業的同時,積極探索培育農村新業態,拓寬致富路。

漫步於西夏區昊苑村之中,抬頭可見遠處的賀蘭山,幾家民宿掩映在綠樹花叢中。該村結合優美的自然風光,再利用周邊酒庄對游客的吸引力,打開“葡萄酒+鄉村旅游”的大門。

今年33歲的馮超打理著一家民宿。“這些年村子環境越來越美,發展也越來越好,我干脆就辭職回家開一間小民宿,每年的營業額達十幾萬。”

隨著鹽池灘羊的美名傳播得越來越遠,吸引不少游客到當地品嘗新鮮羊肉,鹽池縣也乘著“羊”風,發展鄉村旅游。

鹽池縣曹泥窪民俗村臨近花馬湖生態公園、哈巴湖旅游景區,植物覆蓋率高達91%。村級主導產業以日光溫室特色種植、農家樂等服務業為主,2020年曹泥窪自然村人均純收入22300元。

“我也不知道這個農家樂咋火了,從北京、西安來的人都有,都來這裡點名吃灘羊肉。”花馬池鎮曹泥窪民俗村村民陳建福是烤全羊的能手,經營著一家農家樂。“來農家樂的人挺多的,平均每天10人,每年有著近二十萬的收入。”

除此之外,陳建福還經營著8個日光溫棚,種植反季節桃子和葡萄,每年收入可達十幾萬。“客人們不僅可以吃到味道鮮美的灘羊肉和土雞,還能到果蔬園裡親手採下自己想吃的鮮桃。”陳建福說。

據了解,全區有鄉村旅游點1000余家,星級農家樂536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9個,特色產業示范村10個,特色文化旅游村30個,旅游扶貧重點村72個,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帶動就業10萬余人。2020年,寧夏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數達到1368萬多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57億元。

如今,寧夏舉力不斷提升鄉村產業現代化水平,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新圖景不斷鋪展開。

(責編:趙茉鈺、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