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專題:學史力行——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

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精神血脈

2021年07月20日08:45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最鮮亮的底色。紅色資源,是黨史學習教育最鮮活生動的教科書。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寧夏充分運用紅色資源,深挖紅色精神內涵,讓紅色資源“動起來”、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紅色精神在塞上大地薪火相傳、熠熠生輝。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寧夏是中國共產黨成立黨的組織機構、開展革命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征程和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孕育了豐富的紅色資源,其中蘊藏的博大厚重的紅色基因,是講好寧夏故事豐富而生動的素材。

寧夏教育系統抓好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組織開展“學黨史、聽黨話、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充分運用包括珍貴的革命文物在內的各類紅色資源教育師生。日前,在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寧夏師范學院原創情景劇《紅軍粉的故事》將地方黨史、軍民魚水情、民族團結故事搬上藝術舞台,這也是本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寧夏唯一晉級全國的戲劇作品。

《紅軍粉的故事》生動再現了紅軍長征途經寧夏西吉縣那段紅色歷史。“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更注重在美育課程建設中融入思政元素,用藝術形式促進思想引領,通過‘紅色匠心’作品突出展示當代大學生與中國共產黨同行、與祖國同行、與人民同行、與時代同行、與夢想同行的理想信念和青春風採,將學習成果變成音符、變成劇目,將紅色故事、紅色歌曲搬上舞台,通過歷史經典的再創作再傳播,不斷弘揚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寧夏師范學院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培東說。

張雨馨同學所在的銀川市興慶區景岳小學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所學校是以革命先烈崔景岳的名字命名的。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每天都有很多中小學生到該校參觀祭奠。“這是崔景岳烈士生前用過的柳條箱、燭台、筆筒、扁擔……3位烈士80年前犧牲了,但我們不會忘記他們為建立新中國立下的不朽功勛。”作為學校的小小講解員,隻要有學生前來參觀,張雨馨都會以實物為証,向參觀的同學們講述3位烈士的革命故事。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深挖紅色文化內涵,指導區內75家博物館,結合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精心設計推出一批精品展覽、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學習體驗線路,組織開展“重走長征路 重溫革命史”體驗、博物館進校園、“心裡有話對黨說”等系列實踐活動,教育引導青少年和兒童傳承紅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寧夏博物館組織人員走進銀川市第二十一小學湖畔分校、銀川唐徠回民中學(寶湖校區)等,開展《紅旗漫卷——寧夏革命史》黨史學習和館藏經典文物現場講解活動。一件件珍貴文物、一張張懷舊照片、一個個感人故事,帶領大家重溫革命歷史,汲取奮進力量,激勵同學們以昂揚的姿態學習奮斗。

固原博物館利用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組織固原第五中學、第八中學等學校師生到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單家集毛澤東宿營地、將台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和喬家渠毛澤東宿營地,開展“重走長征路 重溫革命史”紅色體驗活動。通過重溫革命故事、感受紅軍長征,讓廣大師生在接受紅色教育中感悟革命先輩堅定的政治信仰,既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又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石嘴山博物館組織少年兒童參觀紅色主題展覽,從一部部紅色史詩、一個個光輝歷程中了解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開展“心裡有話對黨說”活動,組織少年兒童在黨旗下訴說心聲,在他們幼小的心中播下愛黨愛國的種子。

從紅色資源中汲取精神滋養和前進力量

一次次回望來時的道路,更加篤定前行的腳步。寧夏現有革命歷史遺存106處,全區國有單位收藏可移動革命文物2812件。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通過不斷創新方法,寧夏用好用活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教材”,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教師”。

自治區體育系統結合實際,利用六盤山紅軍長征革命紀念館、西夏區共享社區、八裡橋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精心打造黨史學習教育“體驗課堂”,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黨員、深入基層、深入人心。先后組織4期體驗式黨史學習教育培訓班,400多名黨員干部職工參與。大家重走紅軍長征小道,切身感受紅軍在長征路上不畏艱險、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和“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革命精神。在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同心縣紅軍西征紀念園、鹽池縣蘇維埃紀念館,現場聆聽了發生在革命老區的一幕幕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給廣大黨員干部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教育課。在西吉單家集革命舊址聆聽“單家集夜話”,在彭陽縣任山河烈士陵園為烈士敬獻花籃,在西吉縣將台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前重溫“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錚錚誓言,通過打卡革命紀念地、聆聽英烈故事、感悟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體驗式學習”,進一步堅定了廣大黨員的初心使命。

革命文物是黨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富感染力和說服力的愛國主義教材。“激發黨員干部的學習熱情,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就是要充分發揮革命文物教育作用,引導黨員干部學習並挖掘背后的黨史故事。”寧夏博物館講解員王鳳杰說。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進一步挖掘革命文物價值,講好革命文物故事,組織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調查和長征史跡調查,鹽池、同心等7個縣(市、區)被中宣部等四部委列入陝甘、陝甘寧、長征3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同時,組織開展全區革命文物普查,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其中不可移動革命文物80處、可移動革命文物2035件/套,革命文物“四有”工作和革命文物保護檔案逐步完善建立。

在革命文物普查的基礎上,積極儲備高質量的項目,實施將台堡革命舊址、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舊址、喬家渠毛澤東長征宿營地、唐平庄會議舊址、高腰峴炮樓等本體保護修繕和單家集革命舊址展示利用工程,打造寧夏革命文物旅游品牌,全力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寧夏段)建設。實施六盤山紅軍長征旅游區研學基地,小岔溝、喬家渠毛澤東長征宿營地長征驛站等建設項目,打造一批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游、休閑旅游項目和精品旅游線路。

紅色黨史資源具有很強的文化教育功能。圍繞“獻禮建黨百年”主題,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組織具有開放條件的革命遺址和紀念設施30余處向社會免費開放。開設“講好革命文物故事 重溫黨的百年歷史”專欄,利用融媒體資源,線上展播紅色故事,探尋紅色足跡,追憶崢嶸歲月。參加全國革命文物百佳講述人評選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博物館講解大賽”,講好寧夏紅色故事,展示美麗新寧夏形象。

寧夏博物館推出的“紅旗漫卷——寧夏革命文物陳列”,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已接待觀眾13萬人(次)。該展覽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地再現了寧夏革命歷史的波瀾壯闊,共展出341件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0件)、230幅照片、12幅歷史地圖。時間跨度從1925年至1958年,分為5個單元系統回顧寧夏早期革命運動、紅軍長征在寧夏、寧夏的抗日活動、寧夏解放、寧夏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歷史。

中央宣傳部、國家文物局近日向社會公開推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覽,寧夏博物館“紅旗漫卷——寧夏革命文物陳列”榜上有名。“這裡的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幅幅歷史圖片,勾勒出寧夏紅色的歷史記憶。每當我們駐足於此,總會感慨萬千,時不時還會吟誦毛澤東同志為寧夏手書的《清平樂·六盤山》,在這幅作品的字裡行間,彰顯著一代偉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詩人的豪邁氣派。”銀川市興慶區銀古路街道辦事處大團結社區退休老黨員梁玉柱說。

“我們要緊跟時代變革,從紅色資源中汲取精神滋養和前進力量,樹立起‘紅色資源+’的思維,將紅色資源與文化、旅游、干部教育等結合起來,催生新的文旅業態,提高紅色黨史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度和高度,讓紅色黨史資源成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的有力載體。”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科技教育處負責人李進雲說。(記者 王剛)

(責編:高嘉蔚、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