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本网原创

补短板、降成本 宁夏贺兰县推动冷凉蔬菜产业化发展

2022年09月22日10:40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村民正在包装西蓝花。贺兰县委宣传部供图

九月末,驱车走在宁夏贺兰县境内,大片绿意铺向视野尽头。在立岗镇兰星村,今年第二茬西蓝花正等待采摘,站在田埂边望去,绵延铺展的菜地翠绿连天。

“这个品种是可以生吃的。在上海的超市里标着‘银川西蓝花’的牌子,价格是其他地区西蓝花的2到4倍。”来自浙江台州的“老师头儿”尤祥丰操着一口改不过来的“浙普”自豪地介绍。

“老师头儿”是江浙一带管田里下苦功夫搞品种研究的老师傅的叫法,这一茬是尤祥丰苦等两个采摘季后,优中选优培育出的品种“耐寒优秀”,也是当下忙碌在田地里40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采摘工人腰包丰盈的希望。

5年来,尤祥丰每年3月来到宁夏贺兰一直待到11月回家,除了中间收获头茬的那一个多月,其他时间几乎不分昼夜守在田里。

“一天收入400到500元,采摘一个多月,回家就能再盖一间房。”28岁的大凉山小伙儿阿布全年采摘蔬菜各省到处跑,而每年的9月是他最盼望的时候,因为摘西蓝花这个活儿给得工钱多,离家也最近。

坐在田埂边上等着除草的老田是贺兰县本地务工者,每天活不重,还能挣180块钱,对于60多岁的他来说很满足。每到中午走上一公里,他就能跟在分拣车间的儿子汇合一起吃午饭,与周边其他围绕冷凉蔬菜产业就业的百姓一样,这份生计是他们稳定的收入。  

“西蓝花我们种了5年了,越种品质越好,因为采摘过后的叶子会用碾压机压进土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让它变得更肥沃,营养更充足,不会像有些作物吸收土壤营养,越种土地越贫瘠。所以西蓝花产业的生命力强,对周边群众来说,就业十分稳定。”这片田的主人名叫马金宝,是土生土长的贺兰人。

2015年,对这片土地特性再熟悉不过的马金宝瞅准西蓝花产业,到浙江请来了尤祥丰和其他两位合伙人王茂平、黄发根,成立了“贺兰县立岗心园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自己当了理事长。

7年来,合作社西蓝花单品种植从1400亩发展到如今3万多亩,一年两茬,采摘高峰期每天用工在600—700人,每茬西蓝花发车9000多吨供应北京、上海、深圳。“周边群众就业供不应求,用工紧张时还要从外地调。”马金宝说。

多年来,马金宝依托基地建设,与外地菜商整合各自优势,实现统一育苗、统一机械、统一农资、统一质保、统一销售,并优先吸纳当地建档立卡户和农民900多人在蔬菜基地常年务工,支付土地流转费900余万元、工资800余万元,带动周边700多名农户从事露地蔬菜种植,亩均增收1100以上。

立岗镇心园合作社万亩西蓝花基地仅仅是贺兰县积极发展宁夏“六特”产业之一“冷凉蔬菜”的一个缩影。冷凉蔬菜是贺兰县农业产业的支柱产业,贺兰县更是银川市的“菜篮子”基地,据统计,贺兰县蔬菜供应银川市场20%的份额,年供应量10.4万吨。

“宁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这一先决条件使得宁夏年均温度在5.3℃到9.9℃,昼夜温差达13℃到15℃,是培育冷凉蔬菜的上佳之地,有利于糖分积累,蔬菜、瓜果含糖率高,具有纯正爽口的甜味。”贺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丁书涛介绍,与南方地区高热多雨、闷热潮湿的气候相比,宁夏干旱少雨,夏季气候凉爽,土质疏松,这些因素让宁夏的冷凉蔬菜避免了多种病虫害,安全绿色。

丁书涛介绍,宁夏冷凉蔬菜口感好,但在过去,由于销售不及时,浪费在地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了保证冷凉蔬菜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贺兰县积极鼓励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建立蔬菜加工厂,新增冷库冷链设施,通过完善产业链来提升农产品抗风险能力。

今年以来,贺兰县积极扶持蔬菜基地冷库建设、蔬菜分拣包装及物流环节,围绕仓储保鲜、分拣分级、冷链物流,开展蔬菜产品仓储保鲜蔬菜冷链设施建设,逐步补齐蔬菜冷链短板,降低瓜菜损耗和物流成本,推动更多外销型产品走标准化、市场化发展路线,以“六特”产业为重点,打造集研发、种植、加工、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刘峰、杨婷)

(责编:阎梦婕、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