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本网原创

银川:乡村更宜居 百姓更幸福

2022年08月10日14:33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银川8月10日电 (刘峰、实习生 苏畅)近年来,银川市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移风易俗有人管、婚丧嫁娶有章程、党员干部守规矩、舆论引领新导向”等方面的进步,社会风气的变化掀起全民参与移风易俗的“清风行动”。

强化宣传树标杆

“家风正则民风正,我们都要有正确的理念,不要用彩礼绑住子女的幸福,把我们的小家庭建立好,才能为社会这个大家庭作出贡献。”近日,金凤区良田镇林场社区居民贾文贵以“板凳会”的形式向大家宣传树新风、破旧俗、重家教理念,今年72岁的他退休后便活跃在社区文艺队,通过排练节目、开展宣讲呼吁邻里树立文明新风。他不仅是移风易俗的宣传者,也是践行者:自己的孩子以及弟弟妹妹的孩子结婚都没有收取彩礼,给周围人做了好榜样。

近年来,银川市通过“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示范”的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开展各类活动,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利用宣传栏、宣传车、张贴标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提高群众知晓度、认可度。在文化长廊、文化广场,让制度上墙上榜,将移风易俗要点“翻译”成方言土语,转化为具有宣传教育功能、富有特色的各类节目,在百姓剧场、乡村文化大舞台演出,让新理念入心、入脑、入行。

同时,银川市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祀、崇尚科学”等写进村规民约,各地各村成立了由群众推举的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的人士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全程指导、协助办理红白喜事,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陋习。银川市还注重发现“身边好人”,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举办道德讲堂,呼吁群众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积极成为文明新风尚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文明之花遍地开

“以前办红白事,村民无形中都在互相攀比,哪家亲戚出的钱多,谁家酒席阵势大,就为了显得有‘排面’。”兴庆区大新镇塔桥村驻村第一书记于蓉说,这些年通过宣传教育,曾经的盲目攀比之风逐渐销声匿迹。

但村规民约也不是冷冰冰的“一刀切”,而是以人为本、兼顾乡情民意,提出了约束性建议。塔桥村村民郭刚的两个女儿到了适婚年龄,他从小教导女儿“品质为贵,经济条件并不重要”。女儿结婚时,他不仅没向男方要彩礼,还给了女儿一些钱作为小家庭的“启动资金”。看到弟弟家这样做,郭刚的姐姐郭艳嫁女儿也没有收彩礼。

“现在办红白事,比的不是谁请的桌数多,谁送的礼钱多,比的是节约与文明。”于蓉说,村民们对倡导移风易俗之风格外赞成,村里也运用多种元素——微电影、舞台小戏、文艺汇演、灯谜、春联,让群众通过不同形式感受、实践、宣传文明新风尚。

走进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村史馆,展板上展示着“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最美庭院”的照片。其中,有行医50多年,以高尚医德服务村民、言传身教培养子女、孝敬老人的陈连平家庭;有靠打工养大自己的孩子,还帮助病逝弟弟拉扯大他的孩子,与儿媳相处如母女的“好婆婆”赵萍英,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村民向好向善。

“现在大家都没了攀比心,都向好的学。”昊苑村工作人员介绍说。近年来,昊苑村通过积分制激励先进典型,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移风易俗的践行者,“眼下看,每家都是受益者;长远看,子孙们更是受益者。

新风提升幸福感

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银川市着眼实践养成,强化载体支撑,坚持美丽乡村建设到哪里,文明村镇就创建到哪里。

兴庆区月牙湖乡开展包户蹲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针对农户房前屋后违建及乱堆放等现象,制定整治提升统一标准,并帮助孤寡老人进行庭院整治,同时向村民发放环境保护宣传资料,以志愿服务促进自愿行动,以示范带头引导广泛行动。今年在滨河家园四村新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亭、书法亭、活动场、停车位,也让大家得到了实惠。

村民虎治文每天都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空闲时间,他也会向邻里宣传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知识。“居住环境干净了,更有动力去干其他事。”他说,村里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还经常举行文艺汇演、政策宣传等活动,给大家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农村生活也更有吸引力了。

近年来,银川市以“送文明下乡”带动“种文明在乡”。随着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新风尚、正能量得到大力弘扬,进而使河湖更清,村庄更美,百姓更幸福。

(责编:阎梦婕、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