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本网原创

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

宁夏红寺堡区弘德村:黄河水甜在心头 好日子还在后头

秦瑞杰 宽容
2022年06月26日08:54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察看回族村民刘克瑞家院落。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6月,塞上江南,天高云淡;罗山脚下,绿意盎然;黄河岸边,幸福笑脸。

当我们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移民新村——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宽阔平坦的通村入户路四通八达、崭新别致的农家新居鳞次栉比、现代化牛舍错落有致……

弘德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由吴忠市同心县和固原市原州区的5个乡镇27个行政村的移民搬迁组成。为了能够脱贫致富,弘德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移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不断变为现实。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要多关心移民搬迁到异地生活的群众,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当地社会。

红寺堡,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上,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上世纪末,黄河水经多级泵站逐级上扬近300米,最终流入红寺堡的土地里。整座县城从无到有,平地而起,黄沙地上累计搬迁安置宁夏南部8个县区贫困人口共计23万人,在红寺堡行走,不时能看到“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这几个字。

搬出大山天地宽

“刚骑电动车带孙子去镇上看了个病,最近天热娃娃有点闹肚子。”

“骑电动车就可以去?”

“对,来回8公里,方便得很。”

距离2012年刘克瑞全家搬迁到弘德村已有整整10年,生活方便是刘克瑞最大的感受。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考察,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的情况。总书记走进回族村民刘克瑞家,进厨房、看冰箱,和他拉家常、问收入,了解一家人的生活。

如今,刘克瑞一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摘掉了多年穷苦的帽子,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日子。

“之前在老家的时候,去镇上最近的医院都要一个多小时车程,生病了就想着硬扛。路不通、水不畅,地里庄稼十年九旱,日子没法说。”回忆起以前的日子,刘克瑞直摇头。

刘克瑞的老家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那里地处被称为“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核心区域,曾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2012年,在“十二五”生态移民政策扶持下,刘克瑞一家告别故土,成为在红寺堡区弘德村安家落户的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

“我家2017年就脱贫了,全家年收入10多万元。”谈到现在的生活,刘克瑞幸福满满,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儿子儿媳都在附近工作,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家里养的牛,一年净赚一两万;孙子在家门口上学,看病有新农合;村上还有菜市场,蔬菜和肉天天都能吃到新鲜的……

院落里阵阵杏香扑鼻,成熟饱满的大黄杏挂满枝头。从贫瘠的西海固到平坦的红寺堡,刘克瑞的日子一天一个样。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让刘克瑞备受鼓舞:告别旱厕,建成了冲水式厕所,建起茶室,还代卖红寺堡的农特产品,儿媳也有了新工作,去年还向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幸福生活似蜜甜。“我们是打心底里感到党的政策好,真切感受到共产党亲。”刘克瑞笑得合不拢嘴。

“好日子真的在后头”

王归娃在车间工作。人民网 宽容摄

“把你的名字签这边就可以。”弘德车间(宁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玲正在指导王归娃签订劳动合同。

弘德车间(宁夏)科技有限公司前身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考察的闽宁扶贫车间,这是由福建德化一家企业帮扶设立的,是闽宁协作的成果。

2020年6月8日,总书记考察扶贫车间时指出,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之前,村里有老人没有脱贫,为了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车间雇用年迈体弱的村民,让他们给牛奶包装箱安塑料提手,每个月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徐玲一直记得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

2020年,包装行业原材料涨价,扶贫车间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暂停了部分生产。今年4月,经过慎重考虑,由政府参股,组建并注册了公司,重新进行改造升级。

今年39岁的王归娃由于吃苦耐劳,又是熟练手,成为公司第一批签合同的员工。“我做梦也没想到在家门口扶贫车间上班还能见到总书记!”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到闽宁协作扶贫车间同大家亲切交流时的场景,王归娃仍很激动,“没想到有一天我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能享受五险二金。”

“现在,我爱人在村里的肉牛养殖场上班,每月保底收入3000元左右。我走路两分钟就到了公司,中午还能回家给婆婆做顿饭。两个孩子都在念书,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归娃笑着说,“如果有机会再见到总书记,我一定要告诉他,好日子真的在后头,我现在生活得很好、很幸福!”

年轻人成为了产业工人,老人们怎么办?面对转产等各种挑战,徐玲充分结合弘德村特产多、关注度较高的优势转变发展思路。2021年年初,徐玲将一间厂房用纸板改造成电商车间,为老人搭建“舞台”,带领9位老人唱红歌,学跳舞,将他们送上直播间。

“现在日子真是好,坐在凉快的地方跟大家唱唱歌、唠唠嗑,不仅有收入,每天还过得很充实。”弘德村村民郑耀明打心底热爱现在的生活,以至于总是忍不住在直播间“跑题”说道说道。“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干,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一起向幸福出发

弘德村全貌。人民网 周航摄

“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这是总书记对弘德村的殷殷嘱托,也是这座移民村美好蓝图的新起点。

两年过去,弘德村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基础设施逐步健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10686元增长到2021年的12500元,增幅至17%,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42万元。

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是移民村美好蓝图的见证者也是建设者。最近几天,任军的脸又晒黑了——他正忙着联系专家给村里设计乡村游的路线。“我们希望结合宁夏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塞上乡村乐园的目标,盘活‘乡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任军满怀憧憬地说。

不但要发展乡村旅游,弘德村还要让产业不断兴旺。

坐落在弘德村村郊山上的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是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分两期援建而成,养殖户来自红寺堡镇弘德村、同原村,因为没建在这两个村地界上,被称为“飞地”养殖。目前,养殖园区共吸纳了24个合作社600余户群众参股,现存栏肉牛4500头,注册了“弘德村”“傲骄哞”“弘牛”等商标,全面提升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

“出村入园来养殖,空气流动性好,也不用担心对村民居住区造成污染。”任军说,2021年6月8日,养殖园区一次性分红760万元,让两村入股群众切实尝到了甜头。

除了养殖业,弘德村还利用毗邻弘德工业园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务工产业。“和固原老家比,这边的工好打多了!”村民刘克功骑着电动车上班,5分钟就能到纺织厂。

解决产业、就业问题,大幅提升卫生、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让移民们牢牢扎根。去年以来,弘德村污水管网、养殖园区二期、主干道路提升改造、村庄绿化、人居环境提升等22个项目纷纷落地。

弘德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是红寺堡区诸多移民村的生动缩影。任军说,因为党的移民搬迁政策,他们搬离了大山,因为黄河水的滋润,农民发展起了产业,摘掉了穷帽子,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向了小康社会,向着更好的日子迈进。现在全村人都憋着劲儿要为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继续奋斗。

渠中的黄河水静静流淌、田间地头的黄花丰收在望、苍翠的葡萄园映入眼帘,琅琅的读书声从弘德第二小学的教学楼中传来。在红寺堡,这么多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移民区23万群众对党中央的感恩之情!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编:宽容、贾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