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兰花”为何满城芬芳

记者 秦磊 马照刚 实习生 杨阿敏
2021年07月05日08:55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授予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王兰花热心小组党支部书记王兰花。

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给王兰花的颁奖词是:“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带领王兰花热心小组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00多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00多起,开展公益活动7000多场次,推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志愿者从最初7人发展到6.5万余人。她是群众心中的‘活雷锋’。”

为什么是她?为什么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能将简单的志愿服务工作做到全国闻名?为什么数以万计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心甘情愿追随她的脚步?

7月3日,王兰花从北京载誉归来的第二天,很多媒体纷纷聚焦这位古稀老人,想从她那里获得答案,老人总是谦逊地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并没什么大不了。

记者采访到王兰花热心小组老中青三代成员,听她们讲述王兰花老人志愿服务的故事,窥得“兰花满城芬芳”背后的秘密。

【郭淑玲,64岁,2006年8月加入王兰花热心小组】

2004年,王兰花从利通区金星镇裕西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回家哭了一鼻子,生活一下子没了重心,她不知道干啥才好。服务居民半辈子,周围的群众有事还是去找“老主任”,再加上她闲不住,人退心没退。

我俩住一个社区,上班的时候她就整天忙忙乎乎,走路带风。退休了,也是风风火火,总也闲不住。有一次,我看她裤腿挽得老高,拿了一根2米多长的竹竿,急慌慌地走着。我喊她:“兰花大姐,你这是干啥去?”她说要帮人家疏通下水,边说边往前赶,头都没回。

2006年,我下岗了,在家也没什么事,听说王兰花刚刚成立了热心小组,就找到她:“我也来做志愿者,你看够格不?”

她没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却把我带到了独居老人马秀英家。

老人当时70多岁,一身的病,行动不便。兰花大姐进了门,跟到了自己家一样,拿起笤帚就扫地,还把老人扔在脸盆里的一堆脏衣服洗了,边干活,边跟老人扯磨,家长里短,笑个不停。

换洗好床单被套,给老人做了饭,等老人吃完,她又把老人扶进卫生间洗了澡。老人神清气爽地出来,眼睛里都有了光。

“好长时间没给你剪脚趾甲了,来,让我瞧瞧。”她搬个小板凳坐在马秀英对面,把老人的脚抱在怀里。

那双脚我到现在都记得——脚趾甲长得向脚底弯曲,兰花大姐怕看不清,鼻尖都快顶到脚上了,她用剪刀把老人的脚趾甲修理得平平整整。

直到此刻,这次的志愿服务才结束。王兰花问我:“这就是我们的志愿服务,你能接受吗?”

说实话,当了半天“观众”,好几次我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样的志愿者队伍,我愿意加入!

我成了王兰花热心小组的第一批成员,是她的左膀右臂。 

不干不知道,群众想让我们帮助解决的事,一拨接一拨。今天这家暖气不热,明天那家下水堵塞,小两口吵架要人说和,婆媳干仗也得人劝……我们几个忙得脚打后脑勺,顾了大家的事,忽略了自家的事。

王兰花的老伴儿患有前列腺癌,经常住院化疗。他一住院,兰花大姐既费心,又费鞋。

这话咋说?

老伴儿在医院吊针,她看着护士把药水挂上,就赶紧跑回志愿队处理事情,估摸着药快吊完了,再跑回医院给老伴买饭。一天来回两三趟,有一次我看她鞋带还系得好好的,鞋帮和鞋底已经“分家”了。

王兰花刚退休那几年没有退休金,和老伴一起领低保,日子过得不宽裕。她对自己很“抠”,每次买菜都赶到菜市场快收摊时才过去,别人买白菜,要把外面的菜叶剥掉,她“买”白菜,专挑最外层的菜叶,摊主见到她就说:“算了算了,不要钱。”

一元钱4个罐罐馍,白水煮菜沾上盐,再熬一锅稀米汤,老两口能吃一天。

可她对求助的人却很大方,没钱买菜的,她给买菜;没钱买药的,她给买药;有人求助到她门上,心疼人家大老远还得走回去,她硬塞给人家打车钱。

她60岁时拿到退休金,一月500多元。第一个月领到退休金,老伴拖着肿得紫青的病腿,拿着存折找到我们志愿队,进门就喊:“老婆子,咱们也是有工资的人了!这钱你给咱管上!”

兰花大姐也高兴,跟老伴儿说,今天不回家吃饭了,咱们出去吃!我事后问她吃了啥大餐,她兴奋地说:炒削面。

让她管钱可找错了人,有了钱,她帮起人来更大方了,一次给出一两百元、两三百元是常事。我怪她:你自己又不富裕,干嘛对别人这么大方!她说,我们紧一紧日子还能过,可他们是实在没办法了啊,我不帮,心里过不去。

裕西社区的刘凤梅2013年被诊断为胃癌,医生说她最多还剩3个月。刘凤梅的儿子常年在外,王兰花带着我们就成了她家的“常客”。

说是“客”,其实更像“主人”。天天最少去一趟,打扫卫生、陪她聊天,帮她洗洗涮涮。她爱吃粉汤,兰花大姐隔三差五给她做粉汤,“惯”得她口味都提高了,吃不惯别人做的饭。

在志愿者的照顾下,医生估计的3个月被硬生生延长到7年。去年,刘凤梅因癌细胞扩散生命垂危,最后2个月是在床上度过的,也是兰花大姐去得最勤的时候。每次过去,她都要和我一起给刘凤梅换纸尿裤,擦洗身体。即便弄得再干净,每次换纸尿裤时,还是异味扑鼻。我让王兰花戴上口罩,可她怎么都不肯。她说,生病的人爱多想,如果戴口罩,她会觉得咱们嫌弃她。

就在刘凤梅去世的前一天,我俩照常去给她换洗,兰花大姐还是和平常一样,给刘凤梅擦洗秽物,换上干净的纸尿裤,还不忘把她的衣服拉平,不能让她躺着不舒服。当天晚上,刘凤梅儿子回到家,次日凌晨,老人安详离世。她的儿子打来电话哭着说:“感谢你们对我母亲的照顾,让她走的时候没有留下遗憾……”

【张丽萍,36岁,2010年1月加入王兰花热心小组】

“七一勋章”颁授那天,我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也坐在台下。看到兰花大妈走上台,总书记给她佩戴勋章,我激动得眼泪不住地流——她的辛苦付出,所有人都看得见,所有人都记在心里。

兰花大妈是我的师父。我2004年3月参加工作,被分配到裕西社区,那时她还没退休,是居委会主任。

我刚进社区,她就告诉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居民来反映的问题,都必须记到本子上,哪些解决了、哪些还没解决,都得一一记清楚。她退休后,也不改这个习惯,到目前为止,“王兰花热心小组”已经记录了16本“日记”,每本“日记”里都记满了居民的所求所需。

我的师父退休之后成立兰花热心小组,我理所当然地常去“客串”,最后还是忍不住成为其中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的几次救助,让我印象深刻。

2008年3月,金银滩镇团庄村九队村民哈小兰在电视里看到王兰花的事迹后,辗转找到了她的电话。拨通电话,还没等说出事情缘由,哈小兰泣不成声:王姨妈,我的孩子得了白血病,你快救救他吧!

哈小兰5岁的儿子小天乐(化名)罹患急性白血病,家里把能借的亲友都借遍了,还凑不够孩子的医药费。我们见到孩子时,他已经11天没有进食,一喝水都吐,小脸煞白。兰花大妈的眼泪顿时掉了下来,她说,这孩子跟自己的孙子一般大,模样那么可爱,怎能忍心不救?

热心小组所有的志愿者自发捐款,有的连口袋里的钢镚都翻了出来,先安顿孩子前往银川住院。王兰花从银川的医院赶回来,连夜用装牛奶的纸箱糊了一个捐款箱。第二天,她抱着捐款箱、带着志愿者逢门就进、逢人就讲,把小天乐想要活下去的愿望一遍遍说给人听。她还联系利通区妇联和当地媒体,争取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筹到一两千元,先给哈小兰打过去;又凑到三五千元,再给对方打过去……整整1年零2个月,兰花大妈带领志愿者们竟然为小天乐募集到爱心捐款13.12万元,孩子的病有救了!

13年过去了,天乐已经长成一个帅气的小伙儿,他到现在还经常给兰花大妈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聊聊生活中的点滴趣事。看到祖孙俩的亲热劲儿,知道内情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同住西湖小区的五保户杜秀英和兰花大妈“隔楼相望”,2016年去世时,杜奶奶92岁。在她生前,因为没学会用电话,家里一遇到啥事儿,就会去兰花大妈家的楼道口等“救星”。

有一次,兰花大妈下班回家,远远就看到楼道口那个熟悉的身影。原来,小区要给每家改上水管道、修暖气管道,每户改造费用3000多元,杜奶奶拿不出那么多钱,又不想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她又想到了王兰花。

这笔钱对老人家确实是不小的负担,兰花大妈寻思,能不能找自来水公司和供暖公司商量一下,减免一些费用?她果真去了2家公司,得到的答复是:我们是企业,也要生存,如果家家户户都想减免,那企业还要不要办下去?

好事多磨。兰花大妈认准了自来水公司负责人的办公室,1次不行就去2次,2次不行就去3次、4次,领导上班她“上班”,领导下班她才打道回府。一直到第10次,公司负责人终于熬不住了:“老姨妈,这又不是你家的事儿,你咋就这么上心?”

“群众相信我,才把困难告诉我,我要不尽心尽力地帮他们要个结果,咋对得起大伙的信任!”

自来水公司的领导心服口服,主动“降价”。兰花大妈依葫芦画瓢,又去供暖公司“熬”。最后,杜奶奶家2项改造下来,只花了1000多元。

兰花大妈的热心肠感染着周边的人,也感动了许多曾经接受帮助的人,她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大家向她身边靠拢。

裕西社区居民张金霞下岗后,思想一度消沉,留下80多岁的老母亲和刚满10岁的孩子,独自一人外出打工。兰花大妈得知情况后,带领热心小组成员,主动挑起了这一老一小的生活重担,争取公益资金为祖孙俩买菜买药、送吃送喝,又为他们申请了城市低保,鼓励他们好好生活。两年后,张金霞回来了,听说了热心小组对家庭的照顾,她感动得泪如雨下。之后,兰花大妈又帮张金霞在社区争取了公益性岗位,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舒宏勇自小父母离异,父亲早亡,他和弟弟在一起,吃尽了生活的苦。兰花大妈了解到这一情况,隔三差五去给他们送吃的,把两人的脏衣服抱回家洗,还到学校帮他们申请减免学费,申领低保。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张金霞和舒宏勇早已是王兰花热心小组的“铁杆志愿者”,张金霞悉心照顾小区里的孤寡老人,有着水暖维修手艺的舒宏勇则常常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免费上门维修水暖。

在兰花大妈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中来。目前,利通区注册志愿者6.5万人,28个社区中,每个社区都设有兰花志愿者服务队和兰花志愿者工作室,“兰花芬芳”已经成为吴忠市乃至宁夏一个响当当的志愿服务品牌。

【马晶,26岁,2020年6月加入王兰花热心小组】

王奶奶太累了,她今年71岁,早该是被别人照顾的年纪,可到现在她每天还在为别人的事情忙个不停。

大家都说我是王奶奶的“小跟班”“小秘书”,奶奶年纪大了,很多事情记不大清楚,我都帮她一一记下来,谁让她是我的偶像呢!

从小,我就知道吴忠有个王兰花,心里只装着别人,很少考虑自己。那不就跟我们学过的雷锋一样吗?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吴忠市各个小区门口都多了很多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候站出来,以一己之力护万家团圆,这种精神,让我深受触动。去年6月13日,我主动找到王兰花热心小组,终于见到了我的偶像,也向她表达了想加入志愿者行列的迫切心愿。

王奶奶问我想成为志愿者的初心是什么?我答不上来,我想,那不就是为别人服务吗?可等我真的开始“为别人服务”时,才知道“志愿者”这3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今年1月4日,王兰花热心小组联合爱心企业慰问辖区困难群众,我们来到了青铜峡草台子村村民潘志国的家。

潘志国一家4口,其中3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残疾,家徒四壁,屋里连取暖的火炉都没有,我被冻得手脚生疼。我们带去了慰问金,还有募捐来的洗净并消过毒的旧衣物。王奶奶代表大家把慰问金送到潘志国手中,离开时,王奶奶走到门口,又折返回去。

“拿来的衣服没让他们试一下,不合适了怎么办?”原来,王奶奶在担心这件事。

王奶奶从袋子里把适合小男孩的衣服翻出来,冲着躲在里屋的潘志国的小儿子招招手。我这才注意到,这个孩子的衣服已经被污渍浸得辨不清原本的颜色,胳膊肘的位置被磨得锃亮,拉链也坏了,腰间束了一根绳子。

“你过来,让奶奶看看,你咋长得这么帅。”王奶奶招呼小男孩,孩子迟迟不肯出来,引得她走了过去。

“你的衣服已经穿不成了,你看,拉链都坏了,出门吹了风,肚子会着凉,肚子一疼,就得去医院打针,那个疼啊,啧啧……”王奶奶皱起了眉,摇了摇头,她滑稽的样子,把周围的人都逗乐了。她又拎起手里的衣服,在男孩眼前晃了晃:“换上这件衣服,又暖和,又帅气。”

男孩乖乖地让她脱衣、穿衣,衣服大小正合适,她摸着小男孩乱蓬蓬的头发,一脸慈爱。

原来,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还需要发自内心,用真心去感知受助者的渴盼。

王奶奶去北京领奖的前两天,我帮她整理获奖证书,那一晚王奶奶兴致很高,每翻开一本证书,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我讲获奖背后的故事。突然,她的目光停在一本打开的证书上,那是她曾获得的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的证书。

她捧着证书看了许久,泪水慢慢地溢出眼眶,右手缓缓划过证书上鲜艳的党旗,一字一句地对我说:“孩子,我做这些事,过去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连家人也想不通我为啥这么‘傻’。可是,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我们既然选择了,就必须坚持做下去,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时间会证明一切,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我们!”

“靠近我、温暖你”,是王兰花热心小组的口号,也是16年志愿服务工作以来,王奶奶始终坚守的原则。

利通区为我们热心小组专门创作了一首《兰花芬芳志愿者之歌》,一句句朴实的歌词,道出了王奶奶的心声,也道出了所有志愿者的心声——

兰花芬芳的路上

我们一起走

就让这小小的花朵开满枝头

花香飘过的地方

情和爱悠悠

靠近我、温暖你

这是我们的心愿

大家一起携手向前走……

(责编:阎梦婕、贾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