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寧夏:創新驅動澎湃新動能

2023年03月06日09:22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視察時強調,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東西部聯動和對口支援等機制來增加科技創新力量,以創新的思維和堅定的信心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子。

寧夏廣大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東西部科技合作,解決創新資源匱乏、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形成帶動產業升級、經濟增長的關鍵“增量”,讓創新成為寧夏發展的亮麗底色和重要支撐。

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把創新驅動戰略擺在“五大戰略”之首,把打造科技創新高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九大支撐”之一,統籌安排部署實施“四大創新工程”,出台《關於實施科技強區行動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構建起了全面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

報告說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五年來,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緊緊依靠創新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有效應對外部打壓遏制。

對於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現場干 廢寢忘食傾情科技創新

3月3日19時許,稀有金屬特種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值班人員吃完晚飯來上班,看到實驗室的燈亮著——王東新、張健康、李少銀3個人還在進行鈹鋁合金精密鑄造的缺陷分析,討論已經持續了2個多小時……

忙起來就廢寢忘食,已經是中色(寧夏)東方集團副總經理、稀有金屬特種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東新和同事們傾情新材料科技創新的常態——鈹鋁項目獲得了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是對大家辛苦付出的肯定,也是對未來再創佳績的鞭策。

王東新說,去年以來,稀有金屬特種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堅持“四個面向”,緊緊圍繞航空航天、核電等領域重大需求,從營造創新環境、集聚創新人才、夯實創新基礎、激活創新動力等方面著手開展關鍵稀有金屬應用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

以激發和保持研發活力為主線,實驗室建立完善各類激勵保障制度19項,對現有研發人員分層次實施科研津貼,在培碩士生、博士生達到40人﹔發揮內引外聯機制,積極與全國相關高校開展“項目+人才”合作,開展各類應用基礎研究課題50多項﹔充分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平台,不斷強化實驗室硬件建設,使研發設備和儀器總資產價值達8000多萬元。

去年以來,實驗室始終聚焦我國高端稀有金屬材料發展核心技術的“急、難、卡、堵”問題,參加被稱為“人造太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大科學工程項目,實現了國際第一個ITER增強熱負荷第一壁首件中國造,奠定了我國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代表議 化創新變量為發展增量

全國人大代表、中衛市市長馬洪海說,中衛市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強產業、搭平台、聚人才、建機制,切實把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馬洪海表示,中衛市將著力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家“東數西算”示范基地、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國家級數據供應鏈培育基地、新材料產業基地、清潔能源基地,形成支撐中衛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20%以上,引導企業在預制菜、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創意文旅等領域實現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轉變。每年培育引進高層次人才100名以上、創新團隊5個以上。實行重大科技項目“揭榜挂帥”“賽馬”等機制,健全以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體系,讓更多“千裡馬”在中衛市創新創造、競相奔騰。推動審批、包抓、幫扶、落實等機制創新,以及政策、方式、模式等全方位創新。

馬洪海表示,力爭到2027年,中衛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佔比分別達到10%和15%以上,數字經濟規模佔比達到40%以上。

全國人大代表、吳忠市市長王學軍說,抓住寧夏建設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的有利契機,大力推動東部科技創新要素向吳忠流動,先后促成全市57家企業與外地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實施科技項目98個,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3家。吳忠市被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吳忠儀表高端控制閥等一批關鍵技術、關鍵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

但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吳忠市創新驅動仍存在基礎弱、主體少、人才缺等問題。

王學軍表示,吳忠市將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主體。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人才、項目、資金等要素向企業聚集,推動企業創新活力充分迸發和涌流。加強產業關鍵技術攻關。聚焦“六新六特六優”產業,重點加強氫能制備存儲運輸、優質高產奶牛選育等一批關鍵技術攻關,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持續推動開放合作、協同創新。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東西部科技合作,匯聚區內外科技創新資源,全面提升開放創新水平。

記者評 讓創新驅動成為新常態

寧夏深居西北內陸,經濟素來欠發達。

技術不強、體制不活、人才不多、觀念不新……寧夏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

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奮斗正當時。寧夏不斷追尋“逆襲”之法。

“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句話,讓寧夏明晰了“突圍”的方向。

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將創新驅動戰略作為首要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位置,加強領導、系統部署、強力推進,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資源配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東西部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2022年,寧夏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61.4分,居全國第18位,邁入了全國第二創新梯隊陣容。

創新驅動成為新常態,寧夏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寧夏,未來可期。(記者 杜曉星 朱立楊)

(責編:閻夢婕、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