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聯手為學子“追夢、圓夢”提供廣闊舞台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高校畢業生就業是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2年,寧夏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去向落實率97.3%,同比增幅全國第一。寧夏也是全國就業“零”投訴的3個省份之一,創造了寧夏經驗。
基層天地廣闊,青春大有可為
參加並通過技能職級考核,取得獸醫職業資格証……寧夏職業技術學院2022屆畢業生趙崇偉入職寧夏曉鳴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后,第一時間給自己制定了奮斗目標。在2022屆畢業生中,像他這樣選擇到基層就業的有2007人,佔已就業人數的79.5%,他們或在生產一線,或扎根田間地頭,或投身民生建設,用自己的雙手繪就出彩的人生。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趙利寧表示,青年一代投身基層就業創業是學校立德樹人最閃亮的名片。為做好“互聯網+就業創業”精准服務,學院持續完善“智慧就業平台”各項功能,去年發布企事業單位招聘信息1227條,提供崗位10000余個﹔組織線上+線下“雙選會”、專場招聘會、宣講會70余場,提供崗位8000余個,最大限度為畢業生創造擇業的機會和條件。
基層是高校畢業生建功立業的舞台,也是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廣闊空間。寧夏通過加大政策力度等舉措,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重點領域建功立業,把理想化為力量。在政策支持上,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政策措施,出台了31條含金量高、針對性強、支持力度大的創新政策,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在財力支持上,拿出2.27億元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自治區教育廳積極拓展思路,指導高校用心用情做好就業指導服務,對畢業生開展“一對一”幫扶,精准保就業。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計劃”,對家庭困難畢業生開展就業能力培訓,累計線下培訓畢業生450名,線上培訓畢業生6200多名,困難群體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達到87%。把困難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幫扶對象,“一人一策”“一人一檔”,對市場化渠道難以就業的困難群體畢業生,通過開發1500個城鎮公益性專項崗位兜底安置,確保穩定就業1年以上。
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揮部門牽頭作用,主動靠前工作,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同頻共振,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起使,首次將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辦到了工業園區、辦到了企業,先后舉辦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寶豐工業園區專場招聘會﹔將企業“請進來”,舉辦本科院校專場招聘會、高職院校專場招聘會等線下專場招聘會20多場,先后共有1500多家企業參加,提供崗位5萬多個,達成簽約意向1.3萬多人。持續開展高校黨委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共走訪企業2000多家,開拓各類園區企業實習就業崗位3萬多個。
寧夏精准開發基層就業項目,新增4個地方基層服務專項計劃,共招聘2000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從事“社區專干”“學前教師”“鄉村醫生”“司法輔助”等基層工作,將“三支一扶”計劃由3000個增加到4100個,“西部計劃”由380個增加到640個﹔開發到機關事業單位實習崗位7000個,到企業見習崗位2700個,並按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對實習、見習大學生發放生活補貼。這些基層項目的實施,既解決了基層一線人員短缺問題,又有效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就業創業、建功立業。
讓更多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
“2023年寧夏高校畢業生將達5.2萬人,加上回寧就業自治區外高校寧夏籍畢業生,總數在6萬人左右,再創歷史新高。”自治區教育廳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新的一年將創新思路舉措,讓更多有就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
實施“萬企進校園計劃”。自治區教育廳及時向用人單位發布2023屆高校畢業生學科專業信息和高校就業部門聯系方式,為用人單位遴選人才提供方便。充分發揮校園招聘的主渠道作用,引導高校主動邀請用人單位進校招聘,支持院系開展小而精、專而優的小型專場招聘會。
優化政策性崗位招錄安排的同時,開展市場化崗位開拓行動。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示范作用,辦好第四季“國聘行動”,開展民營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專項行動,會同有關部門舉辦全區中小企業供需對接大會、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等活動,為中小微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搭建平台。持續開展高校黨委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
積極拓寬基層就業空間。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好“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基層就業專項”“公益性崗位”等基層就業項目,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就業創業。
建設高質量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自治區教育廳將組織高校通過校企對接、職業規劃大賽、面試求職大賽、一對一咨詢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就業指導和服務。深入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活動,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高位推動,護航畢業生就業﹔校地聯手,為學生‘追夢、圓夢’提供廣闊舞台。”據自治區教育廳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王思旭介紹,2023年,力爭在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到社區就業,到基層農技推廣站點、鄉鎮醫療機構就業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記者 高 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