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市:校地合作力促企業高質量發展

日前,寧夏新大眾機械有限公司柔性引進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毛寬民教授團隊聯合開發出“智能全混合日糧配料系統和裝備”“無人駕駛TMR車智能飼喂系統”等高科技研發項目,實現TMR飼喂配料的無人化和智能化,使得配料營養精度誤差小於±2%,飼料利用率提高5%,節省人工成本60%。申報專利或軟件著作權5項,帶培本土技術人才3人,在提高配料精准性的同時節省人力和原料,有力促進了企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我願將個人理想同國家和社會需求結合,俯下身來、親近泥土,邁開腳步、丈量家國,從基層和群眾中汲取成長力量。”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傅雪婷說。今年暑假,來自清華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碩士研究生響應號召,主動選擇到吳忠市實踐鍛煉。在紅寺堡區新庄集鄉實踐期間,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資源與環境碩士陳業通進村入戶開展清潔能源調研,針對農戶常住人口和人員流動情況,提出電鍋爐、空氣源熱泵和石墨烯等清潔能源分類使用的建議。在市司法局實踐鍛煉的華中科技大學碩士龍艷丹,積極發揮法學專業優勢,參與拍攝的“小區那些事兒”普法視頻,利用法條解釋與案例分析的方法,宣講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業主大會與業委會的成立、物業與小區業主間的典型糾紛等方面的法律知識。
吸引優秀大學生實踐鍛煉是吳忠市不斷深化校地合作、吸引培養人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吳忠市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強校地合作,先后與多所高校開展合作交流,每年吸引近700名大學生利用暑期投身基層開展工作。積極深化產學研融合,搭建高校與園區、企業合作平台,先后引進華中科技大學、寧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等高校優秀創新團隊30余個,幫助解決智能化配料系統、釀酒葡萄免埋土抗寒栽培、腎穿刺活檢術等技術難題,帶動培養了一批本土人才。吳忠市持續優化人才引進政策,出台“柔性引才20條”,對高校柔性引進人才或團隊來吳開展產學研合作,解決關鍵技術難題。(記者 張國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