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優質與品牌背后的寧夏“科特派”

2022年08月30日09:14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鎖鮮枸杞、葡萄酒、富硒黃花菜、靈武長棗、羊肚菌……琳琅滿目的農優特色商品展銷活動,讓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更加紅火熱鬧,近百種科技特派員農特產品在這裡集中亮相,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8月27日至28日,以“奮進二十載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寧夏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20周年成果展示展銷活動中,來自全區22個縣(區)的77家科技特派員企業帶著產品和成果來到現場,向大家展示農業發展中的“科技成果”。

特色優質小米、鮮甜農優瓜果、養生保健食品……每一份“優質”的背后,都彰顯著科技力量﹔每一個“品牌”的誕生,都有一段關於“寧夏科技特派員”的奮斗故事。

“這個是羊肚菌,營養美味,煲湯燉肉都非常可口,一道菜放三四顆就可以。”在展銷長廊中部的食用菌展位,賀蘭縣欣榮和食用菌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向前來咨詢的人們介紹手中的羊肚菌。

羊肚菌在寧夏的種植歷史並不久遠,但市場前景廣闊。2014年,作為科技特派員,賀蘭縣欣榮和食用菌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金河在東西部科技合作的支持和自治區各級科技部門的指導下,引進羊肚菌種植技術,從此,這個營養和經濟價值俱高的食用菌逐漸在寧夏各地推廣種植。

“從2011年成為科技特派員以來,我們在科技政策的支持和幫助下有了很好的發展,也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助力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張金河告訴記者,今年,公司的食用菌種植量達到近400萬棒,種植品類也增加到5個大類。隨著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的不斷擴大,公司帶動了更多周邊農戶就業和學習技術,增加了收入。

從品質到品牌,科技賦予發展最大動能。

“這是我們海原縣出產的有機小米,不僅營養豐富口感香糯,產品也獲得了綠色認証。”面對前來了解的群眾,寧夏錦彩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田進財化身“講解員”,向大家介紹雜糧產品。

田進財是個“老科特派”,13年的奮斗生涯中,“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帶著農民賺”成為這位致富帶頭人的最好注釋。

“我從一名搞畜牧產業的人員一路走一路學,成立了合作社、創建了公司,把家鄉的產品賣到了全國各地。公司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助力。”田進財說。

2018年,科技特派員田進財在科技政策支持和科技部門指導下,在海原縣賈塘鄉王塘村示范推廣滲水地膜波浪式機穴播技術,種植了1000余畝谷子,當年獲得大豐收,這讓原本觀望的村民開了眼界,快速接納新技術的同時,重拾種植雜糧的積極性。幾年間,滲水地膜種植技術在海原縣快速推廣,並讓許多荒地煥發了新的生機。

“現在,家鄉的山川披綠、產業發展,大家的生產積極性也高了。去年,我們成為科技特派員社會化服務站點,這既是榮譽也是責任,要通過科技服務讓更多人享受科技成果帶來的發展機遇。”田進財說。

在展示長廊的另一端,各式包裝精巧的保健品映入眼帘。

黃芪、黨參、當歸等曾經隻出現在中藥藥方中的材料,如今成為養生膳食的重要部分﹔而一旁的枸杞原漿、藍莓果汁等高端養生產品也吸引了不少人駐足了解。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中藥材產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期,作為一名科技特派員,我既是科技政策的受益者,也是科技興農的見証者。”隆德縣葆易聖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永強說。

2015年,田永強成為一名科技特派員,在經營中藥材種植的基礎上,注重技術引進和科技投入,幾年間,公司業務發展迅速。“在科技政策支持下,我們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指導,有了科技支撐,企業的發展有了長足進步,同時也帶動了產業發展和群眾就業。”田永強說,在各級科技部門支持下,公司員工從2014年的3人發展到現在40多人,同時,擁有500畝的種植基地,並通過了中藥飲片GMP認証,成為全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扶貧龍頭企業。

一個個變化的故事,構成了“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的發展圖景。

自2002年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以來,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大力推動下,寧夏科技特派員工作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走出了一條“立足科技項目,堅持科技創業﹔實施體制創新,注重金融推動﹔堅持市場導向,實行三線推進”的科技特派員創業之路,形成了以科技創業帶動科技服務為特點的“寧夏模式”。

截至2021年底,全區科技特派員發展到3826人(家),科技特派員每年轉化科技成果超過200項,培育科技示范戶1萬戶,服務7萬農戶,培訓農民12萬人次。法人科技特派員為社會提供長期就業崗位2.7萬個,雇佣工人10萬余人次。(記者 馬 越)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