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制定職業技能培訓五年規劃

■ 逐步解決技工院校畢業生學歷認可問題,對其取得的中級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証書,可轉化為相應的學歷教育學分,達到相應職業學校學業要求的,可取得相應的學業証書
■ 支持公辦職業院校大力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培訓所得扣除必要成本外的淨收入,可按照不低於50%的比例作為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
■ 鼓勵企業設立特級技師、首席技師,通過執行“新八級”制度,打破技能人才晉升“天花板”,提升技術工人職業發展空間
■ 重點支持發展康養、家政、托幼、養老等與社區融合發展的技能培訓品牌,形成就近培訓、就地就業、服務社區的良好培訓生態
日前,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自治區黨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自治區教育廳等部門聯合編制《寧夏回族自治區“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全面推動職業技能培訓高質量發展,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實現促進與擴大就業的目標。
《規劃》提出,寧夏將通過落實在技工院校實行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全面深化技工教育改革,推動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逐步解決技工院校畢業生學歷認可問題,對其取得的中級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証書,可轉化為相應的學歷教育學分,達到相應職業學校學業要求的,可取得相應的學業証書。
“十四五”期間,在技工院校遴選10個急需特色專業,每個專業一次性給予100萬元資金支持,用於支持專業建設和師資培訓等。
“十四五”期間,寧夏支持公辦職業院校大力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培訓所得扣除必要成本外的淨收入,可按照不低於50%的比例作為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組織不少於400名高技能人才參加技能研修、交流項目﹔實施高技能人才萬人培養計劃,每年培訓高技能人才1萬人次以上。全面推行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支持、引導企業職工突破工作年限、等級、資歷等限制性條件,直接參加高級工技能等級認定,推動技能人才評價提質擴面。落實新時代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鼓勵企業設立特級技師、首席技師,通過執行“新八級”制度,打破技能人才晉升“天花板”,提升技術工人職業發展空間。
《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寧夏將通過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全面推行“學歷証書+職業技能等級証書”制度,突出安全培訓和數字培訓資源開發,將畢業年度學生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范疇,支持企業、重點群體開展培訓27萬人次,全區高技能人才達到16.5萬人。
深入實施產訓結合行動,圍繞地區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努力建成3至5個公共實訓基地,逐步形成覆蓋全區的公共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實訓體系。
深入實施特色品牌培育行動,支持開發與地區經濟和產業特色銜接緊密的特色培訓項目,創建“一縣(區)一特色”示范縣(區)、打造“一村(社區)一品牌”示范村(社區),形成地域性勞務品牌特色﹔重點支持發展康養、家政、托幼、養老等與社區融合發展的技能培訓品牌,形成就近培訓、就地就業、服務社區的良好培訓生態。
深入實施基礎能力提升行動,持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告知承諾制”改革成果轉化,通過落實機構設置標准化和辦事流程標准化,開發符合寧夏地方發展特點的專項能力培訓標准,引導培訓評價工作向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方向發展。依托高校、職業院校、公共實訓基地等建設師資培訓基地,為技能培訓可持續發展提供專業化、高質量師資隊伍支撐。
深入實施技能激勵行動,落實新時代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自由職業人員技能等級認定渠道。完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健全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為主要內容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加強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記者 馬照剛 實習生 紀雨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