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戰線黨代表:請黨放心 繁榮有我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潤物細無聲”中,起到凝聚人心、激揚力量、促進和諧的作用。
近年來,寧夏的文藝工作者扎根人民、深入基層,創作出《山海情》等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火”出圈的優秀文藝作品。
“我們有點‘忙’,但甘之如飴。”從事文藝工作的黨代表們表示,將繼續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全面促進文化繁榮昌盛。
他們說,請黨放心,繁榮有我!
把基層的父老鄉親當作根和魂,每年下基層演出400余場。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院長侯艷,常年帶著大家走鄉入村,把精彩的精神食糧送到百姓家門口。
秦腔的觀眾主要在邊遠山區和農村地區,大家對精彩演出的渴望,常常讓人動容。“每次演出時,台上台下全身心投入,叫好聲此起彼伏。每次演出后,群眾久久不願散去,詢問我們什麼時候還會去。”侯艷講述著演出時的故事。過去五年,借著鼓勵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快車,劇院加大送戲下鄉力度,形成了獨有的“寧夏秦腔現象”。
“為群眾服務,是我們秦腔藝術的生命所在。”侯艷說,劇院要貫徹落實此次黨代會精神,全力打造新時代秦腔藝術精品,堅持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充分發揮國有文藝院團的陣地示范功能,用戲曲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寧夏故事。
馬愛學從事文藝演出工作已有30年。
舞台,是他的摯愛。
2018年銀川劇院建成運營,結束了銀川市沒有劇院、藝術院團沒有自己演出場地的歷史。馬愛學成為銀川藝術劇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怎樣滿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銀川的文化品質?過去五年,劇院在精品劇目創作的質和量上下功夫,舞劇《不到長城非好漢》、雜技劇《岩石上的太陽》、話劇《情系賀蘭》等作品受到一致好評。
馬愛學表示,劇院的發展方向很明確,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緊緊圍繞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圍繞黃河文化重大現實題材等進行創作,用心傾聽時代發展的鏗鏘足音,生動謳歌改革創新的火熱實踐,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每一件文物,都因經歷了風霜雨雪而倍顯珍貴。
原州區文物管理所所長王金鐸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護文物:“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一件文物承載的則是一段厚重的歷史。”
“守護好文物,我們責無旁貸。”提起原州區的文物,王金鐸如數家珍。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原州區建立了區、鄉、村、文物保護員四級保護網絡體系,對固原古城遺址等8處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保護維修,同時興建了西北農耕博物館,被教育部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基地,每年參與學生5萬余人次。
要讓文物和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王金鐸說,要持續加大保護力度,深入挖掘固原歷史文化遺產中蘊含的文化價值,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