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增收作為根本之舉 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自治區《關於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13條政策措施》解讀
近日,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13條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旨在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確保實現全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和“兩個高於”目標。
促進就業創業
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是實現農村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措施》提出,在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力度的同時,加大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后續管護中以工代賑方式推廣力度,有計劃組織本地勞動力在特色優勢產業基地就業。2022年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5萬人以上,同比增長7%﹔脫貧人口區內務工規模穩定在24萬人以上,跨省務工規模穩定在4萬人以上。
自治區設立返鄉人員創業扶持子基金,對返鄉入鄉農民工、大學生回家鄉創業、退役軍人等創辦的帶動就業能力強的實體給予支持。為農村創新創業主體提供金融服務,支持農民發展“小店經濟”“夜市經濟”“旅游經濟”。2022年實現爭創全國創業創新示范園區和實訓基地新突破、自治區創業創新示范基地20個以上,全年農民創業帶動就業3萬人。
同時,開展農民工家庭職業技能培訓。2022年圍繞農民工、脫貧戶、監測對象等就業重點群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次,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1萬人次以上。
發展鄉村產業
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
近年來,寧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比持續縮小。未來鄉村產業如何發展,如何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
《措施》提出,加強小麥田間管理,確保應收盡收、顆粒歸倉。落實麥后復種蔬菜、飼草、油葵等農作物35萬畝。落實小麥、水稻、玉米等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訂單收購,優質優價。繼續調優產業結構,2022年自治區財政投入資金20億元支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移民集中安置區發展聯農帶農特色產業,確保脫貧群眾40%以上的收入來自產業。緊盯產業精深加工,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推進龍頭企業重點項目建設,提升精深加工能力,2022年全區營業收入超億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70家以上,加工轉化率達到72%以上。
深化農村改革
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現在農村還有大量的‘沉睡’資源,這是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潛力所在,要通過改革來激活。”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
持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做法。擴大農村各類產權抵押貸款范圍。
推行宅基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增加農民收入的經驗做法,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試點及農村資產評估試點。2022年自治區安排5000萬元,培育發展鄉村旅游重點村、民宿、自駕車營地和鄉村非遺工坊等,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強化政策扶持
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
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是完善再分配調節機制的重要內容。
2022年自治區財政將安排4000萬元,支持市場主體在區內外建設寧夏名優特色農產品品牌營銷點和產品展銷中心,並繼續實施特色優質農產品“走進大中城市”行動。統籌資金支持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知名電商平台或自建自營電商平台外銷寧夏特色農產品。
各級財政共安排資金20億元用於重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向糧食生產傾斜。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和補貼資金2022年7月底前足額兌付到農戶“一卡通”賬戶。
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加大對農村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力度。安排醫療救助補助資金5億元以上,用於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擴大外出務工農民參加“鐵杆庄稼保”意外傷害保險,政府按規定給予補貼。
健全增收體制機制
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措施》提出,要落實務工農民保障政策。加強農民工工資調控引導,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保障進城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與城鎮居民平等享受權利。實行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工資專用賬戶、工資保証金制度,全面推行施工過程結算,及時足額兌付工資。
組織實施好全區388個村、3.88億元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2022年全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億元。(記者 張 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