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市縣區動態

隆德齊岔:留住“鄉愁”發展產業

2022年04月27日09:07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4月23日,隆德縣鳳嶺鄉齊岔村,房前屋后的柳枝吐新綠,片片麥田猶如綠毯一般沿山鋪展。車輛在環山路上奔馳,一排排紅磚瓦房鑲嵌在兩山之間,隨著山勢起伏仿佛水墨村庄。

68歲的蜂農王世軍來到蜂場,打開蜂箱查看蜂坯,工蜂成群結隊進進出出,銜水帶粉,甜蜜的事業在辛勤勞作中醞釀。“5月中旬就能搖蜜了。”王世軍有著50多年的養蜂經驗,一度因農活忙不過來中途“歇業”,子女相繼成家立業后,他重操舊業,於2020年開始飼養中蜂。

“鄉裡免費發放蜂種,就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養蜂。”王世軍結合養蜂經驗與現代技術,養的中蜂從最初四五箱,繁殖到現在的23箱,一年收入4萬元。“養蜂屬於輕體力勞動,隻要勤快一些,多觀察,做好‘后勤’服務,就有收入。”如今,蜂產業成了王世軍的“綠色銀行”。

齊岔村是六盤山東邊一個小山村,位於寧夏與甘肅省交界處,處於隆德縣打造的鳳凰嶺三十裡生態旅游長廊末端。齊岔村原屬上梁鄉8村之一,在其他7個行政村移民后,上梁鄉撤並,齊岔村劃歸鳳嶺鄉。

現在的齊岔村,“繼承”原上梁鄉面積,又“繼承”原李家溝村的紅色遺址,擁有不凡的發展底蘊。

李家溝孕育了隆德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1945年9月,中共甘肅工委派陳添祥化裝成走鄉串戶的貨郎,從邊區來到隆德縣,以李家溝為落腳點,以轉鄉賣貨為掩護,建立秘密據點,在貧苦農民中進行革命宣傳,秘密發展黨員,開展黨的地下活動。

“陳添祥在鳳嶺鄉李家溝開展地下活動的4年時間裡,在保存自身實力的前提下,圓滿完成黨組織交予的各項任務,順利發展了23名黨員,為迎接隆德解放,建立基層政權奠定了政治基礎。”鳳嶺鄉人大主席陳金龍介紹。

2020年,鳳嶺鄉以李士村為“鳳頭”,以齊岔村為“鳳尾”,帶動周邊8個村,打造旅游長廊。齊岔村依托生態旅游和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建成集蜂旅融合、紅色文化、農事體驗、休閑康養、林下藥材“五位一體”的鄉村生態旅游經濟綜合體,把鄉愁做成產業。

春意盎然的四月,步入齊岔村“上梁老街”,供銷社、人民廣場、郵電所、文化站……一排排頗具年代感的建筑映入眼帘,鐵犁、木斗、手推車、石磨、木鍬等農具有序陳設,濃厚的農耕文化氣息扑面而來。

街外粗看,鄉土味十足﹔進街細品,處處透露著精巧細節。舊校舍改造成了民宿,廢棄的衛生院建成了食堂,破損的老街巷變成了花草相映的小游園,雜草叢生的空地變成了小菜園。在老街南邊整片山坡上,修建了500個小窯洞,結合數字技術,還原古老的養蜂情景。齊岔村“蜂文化體驗園”以童趣化的設計,沉浸式的體驗方式,為游客揭開蜂世界的神秘面紗。

“每100窩蜂設置一個智慧蜂箱,實時監測蜂巢溫度、濕度及蜜蜂生長情況。”齊岔村把中蜂養殖與文化旅游結合起來,打造蜜蜂養殖、蜂業技術、產品加工、蜂療保健和研學旅游為一體的蜂旅融合示范基地。

罐罐茶館、縫紉部、木工店、編織店、糕點店,緊跟村子發展步伐,村民紛紛在老街經營起特色體驗店。“老街創造就業崗位100多個,村民都可以參與。”齊岔村村委會委員魏宏強是一名“90”后小伙,辭去外地穩定工作后,回到老家發展養殖產業。今年,他借助村裡發展旅游產業機會,計劃在老街經營一家民宿,把日子過得更紅火。

齊岔村守住鄉景發展產業,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記者 剡文鑫 見習記者 張 敏 楊玉瑛 文/圖)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