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市縣區動態

涇源:助殘就業種下心中暖陽

記者 楊淑瓊
2021年08月31日08:34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多虧了紡織廠,讓我們有了穩定的工作。現在我已能熟練地完成裁剪工作,每月能掙3000多元。”近日,記者走進涇源縣泉祥戶外紡織用品扶貧工廠寬敞的車間,看到這裡堆滿了制包用的布料,隨著百余台電動縫紉機的噠噠聲,村民於紅芹和姐妹們正在忙著手中的活計。

於紅芹是涇源縣興盛鄉興盛村人,也是4個孩子的母親。2000年,一場意外讓她的左腿受傷,嚴重感染后導致殘疾,從那以后她就一直在家帶孩子。

2019年,泉祥戶外紡織用品扶貧工廠成立,吸引周邊400多名村民到廠就業,其中貧困殘疾人有30人,於紅芹就是其中之一。“跟著師傅學了3個多月,現在我能獨立裁剪。扶貧工廠不僅讓我能在家門口上班掙錢,還能照顧娃娃,兩不耽誤。”於紅芹高興地說。

“作為縣級殘疾人扶貧示范基地,我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貧困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群體提供就業崗位,帶動殘疾人增收致富。”扶貧工廠相關負責人黃水海介紹。

涇源縣殘聯理事長徐萬興介紹,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是就業年齡段內有就業意願,但難以進入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殘疾人從事勞動生產的一種集中就業形式。除了集中就業外,近年來涇源縣不斷創新模式,因戶因人施策,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幫助脫貧戶實現穩定增收,消除致貧返貧風險。

走進涇源縣新民鄉馬河灘村村民禹有治的家,十幾頭肉牛正悠閑地享受著日光浴。47歲的禹有治一家曾是新民鄉建檔立卡貧困戶,“那時候日子過得很苦,沒啥技能,難以養家糊口。”2016年初,縣殘聯組織了殘疾人技能培訓,禹有治便去學習養牛技術。靠著養牛,禹有治一家不僅脫了貧,還住上了新房。“十四五”期間,涇源縣將繼續實施“陽光助殘小康計劃”,對100戶殘疾人家庭發展養羊、養牛等產業進行政策扶持和資金補助。

如今,看著悠然咀嚼青草的黃牛,禹有治臉上洋溢著笑容,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在涇河源鎮涇光村,殘疾人馬江科穿梭在一個個蜂箱旁忙碌不停。馬江科搬開蜂箱上的蓋子,熟練地拿起巢框查看。“如果沒有縣裡的培訓,我可不敢養這麼多蜜蜂。”馬江科說,如今他養蜂180箱,全年收入達到12萬元,日子越來越好。在發展過程中,涇源縣殘聯探索出“互助共養”模式,由馬江科這樣的養蜂大戶幫助剛剛入門的養蜂戶養蜂,被扶持的對象以幫工換技術的方式進行飼養,互利共贏。

今年以來,涇源縣殘聯扎實做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從貧困殘疾人需求出發,按照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的思路,從細微處著手,逐步建立起適合當地貧困殘疾人興業增收的長效工作機制。下一步,涇源縣殘聯將主動對接人社部門,在公益性崗位安排不少於10%的殘疾人就業。對就業年齡段內有就業意願的貧困殘疾人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同時,進一步鼓勵和扶持扶貧車間、用工企業吸納殘疾人就業。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