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建設黃河生態經濟帶推動高質量發展
寧夏是我國重要的生態節點、生態屏障、生態通道。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強調,寧夏要有大局觀念和責任擔當,精心呵護黃河,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擔當時代新使命,努力建設先行區。一年來,我區自上而下扛起建設先行區的政治責任和時代使命,以先行區建設統攬寧夏“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推動先行區建設起步有力、開局良好,共同擘畫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美麗寧夏新畫卷。
下好“一盤棋” 讓母親河“神清氣爽”
守住黃河安瀾的底線,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樹立“一盤棋”思想,注重黃河流域保護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成為沿黃九省區的共識和努力方向,也為寧夏注入了強勁動力,帶來了難得機遇。
黃河水淨,須上下游同治。
固原市是寧夏唯一一座不沿黃的城市,但發源於境內的眾多河流卻全部注入了母親河。盛夏,渝河裡生長著大片的香蒲、鳶尾、菖蒲、水蔥,碧波蕩漾,清水繞著隆德城,一幅水光瀲灩、顯山露水透綠的美景。然而,幾年前,這條黃河三級支流因水質嚴重污染,被當地人稱為“垃圾河”。經過治理,渝河水質由以前的劣Ⅴ類穩定在Ⅱ類。水清岸綠幸福生,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讓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成為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動力。近年來,固原市通過對黃河支流水域持續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讓條條清流匯入黃河。
中衛市地處騰格裡沙漠東南前緣,黃河流經境內182公裡。近年來,中衛市通過全速推進百萬畝黃河流域防沙治沙工程和涵養林建設,有效加固了生態安全屏障,防沙固沙的綠網系統基本形成。厚植生態底色,為當地群眾拓展了生產生活空間,變沙之害為沙之利,構建起生態產業體系,賦予“天下黃河富寧夏,首富中衛”之說以新的意義。
濕地,是黃河之腎。擴大濕地、綠化植樹、防沙治沙,是對母親河的反哺。在吳忠,總面積近30萬畝的青銅峽黃河庫區濕地通過退耕還濕、嚴禁濫捕濫採等措施,讓濕地重現昔日“鳥島”盛景,成為數十萬隻候鳥棲息的天堂。
黃河流域的保護和治理,是一場永不停歇的接力。在銀川,“生態立市”的三年行動方案,嚴格劃定了生態、生產、生活的空間和沿黃區域生態保護的紅線。自2018年以來,黃河銀川段水質穩定在“Ⅱ類進Ⅱ類出”。40處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點和外圍11處非煤礦山、遺留礦坑的治理修復,2924畝生態恢復治理面積是對一座山的敬畏。白芨灘國家自然保護區沙產業漸成體系,緊緊扼住了毛烏素沙漠南移和西擴的腳步,為母親河筑起綠色長城。
石嘴山市惠農區是黃河流經寧夏的最后出口。帶有老工業城市的發展烙印,長期以來,以煤炭工業為主導產業,山水環境破壞、生態環境惡化,賀蘭山傷痕累累,黃河自淨能力下降。控污、治水、綠化,惠農區多管齊下、山水共治,關停取締37處採礦點,以刮骨療傷的決心淘汰工業落后產能93.8萬噸,累計退出煤炭產能700余萬噸,徹底擺脫了對煤炭採掘業的發展路徑依賴。治理修復賀蘭山23.33平方公裡,封堵取締排污口、恢復重建入黃濕地,實現典農河、第五排水溝平均水質達到Ⅳ類,黃河出境斷面穩定保持Ⅱ類水質。14個沿黃工業固廢堆點被集中整改,“散亂污”企業實現動態清零,累計出清“僵尸企業”115家,盤活土地7166畝。工業園區環境面貌不斷改善的同時,也為產業發展、結構調整贏得了空間和未來的無限可能。
打出“特色牌” 沿黃城市“各美其美”
黃河岸邊,風光旖旎。
從寧夏出發,自南向北,可在固原邂逅“中國最美旱作梯田”、觸摸大地斑斕“指紋”,看山巒起伏,不禁生出“六盤山上高峰”的詩意豪情﹔可在中衛的浩瀚沙漠仰望迢迢星河,尋找浪漫答案﹔可在吳忠——寧夏引黃古灌區眾多古渠的匯聚地尋找“黃金奶源地”,追尋黃河文化,尋味特色美食,發現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動能﹔可在銀川觀七十二連湖重現的盛景,品賀蘭山下的優質葡萄酒,賞大地為布、稻田作畫、稻漁共生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看巍巍賀蘭山與城市鱗次櫛比的高樓遙遙相對,城市每一個角落都迸發生長的力量﹔可在惠農區看老工業基地如何向科技創新要動力、向技術改造要效益、向新興產業要潛能,實現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達87%,轉型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還能在盛夏時節感受“稻花香裡說豐年”、銀河灣裡看“銀河”的美麗鄉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具體實踐。”近日,銀川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當“是先發展后適應”還是“先約束后發展”的問題擺在面前時,實踐出真知,唯有走出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才能破題。
年均晴好天氣近300天、光污染等級低,借助這一優勢,中衛以沙漠星星酒店為載體,積極打造星空旅游新業態,突出展現“寧夏——星星的故鄉”主題概念﹔以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工作為抓手,大力推動文化和旅游與康養、工業、農業等各領域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中衛市共接待游客443.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6億元,與2019年相比同比分別增長80.8%和46.5%。
吳忠市持續在工業提質擴量、農業提檔增效、服務業提速升級上發力,三大產業蓬勃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產業協同發展的路子。被生態環境部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成為寧夏首個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城市,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吳忠市的靚麗名片。
銀川市以發展高質量、治理現代化、城市國際化、生態園林化為目標,緊緊圍繞自治區確定的“九大重點產業”調結構、促轉型,繼續加大力度培育壯大一批行業內的“單項冠軍”“隱形冠軍”“頭部企業”﹔加快發展“三新”產業,上半年銀川市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產業產值分別同比增長130%、108%和24%﹔加快推進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努力把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促成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石嘴山市繼續加快老工業基地轉型的力度和速度,肩負起能源結構從“高碳化”向“低碳化”轉型的新使命,瞄准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加快發展新型材料、電子信息、清潔能源等產業,推進傳統制造業設備換芯、機器換人、生產換線、產品換代,力促全產業鏈優化升級。聚焦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產業新優勢,為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治理后的渝河水清岸綠,成為隆德居民休閑的樂園。 記者 黨碩 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