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寧 杞鄉杞遇
在寧夏平原的南端有一座小城,綿延不絕的黃河水穿境而過,滋養著這方豐沃優美、鐘靈毓秀的土地。中寧,位於寧夏中部的一座歷史古城。早在公元前114年的西漢時期,這裡就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然而真正讓中寧名揚四海的,是那一粒粒小小的紅色精靈——枸杞。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洒詩句,用自己的方式描繪著對中寧這片土地的印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翠色涵波千株綠,塞上星渠似江南”“天然屏障卻風寒,依山傍水地氣暖”等詩句,道出中寧水鄉之秀麗,塞外之壯美。
印象中寧紅
“天下枸杞出寧夏,中寧枸杞甲天下”是大多數人對中寧枸杞的第一印象,千百年的口耳相傳,中寧枸杞已然成為家喻戶曉的養生佳品。更因扶正固本、益氣安神、藥食同源等獨特品質聞名於世。作為唯一被載入新版《中國藥典》的枸杞品種,中寧枸杞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確立杞中上品的地位。
在我國,枸杞有著4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2000多年的入藥史、600多年人工種植史。《詩經·小雅》中就有著“陟彼北山,言採其杞”的詩句。唐代詩人劉禹錫贊譽中寧枸杞“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從漢代張仲景到明代李時珍,都在自己的醫學著作中對中寧枸杞的功效等有著詳細的記述。《本草綱目》記載:“枸杞主治五臟內邪氣、熱氣、消渴、風痺及濕症,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補精氣不足,養顏,黑須發,明目安神,令人長壽”,並將寧夏枸杞列為本經上品,稱“全國入藥杞子,皆寧產也”。清乾隆年間寧夏《銀川小志》評注歌頌了寧安枸杞,文曰:“枸杞,寧安堡產者極佳,紅大肉厚,家家種植。”書籍記載、詩句傳誦,使中寧枸杞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直至今日,依然被人們所認可和推崇。
天賦自然,造就不凡。中寧縣處於六盤山脈的清水河和黃河洪泛區交匯地帶,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全年3000多個小時的日照,為枸杞營養成分的積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冠絕天下的中寧枸杞。
枸杞鮮果經傳統工藝加工后,成為枸杞干果。干果中富含有人體所需的枸杞多糖、黃酮、甜菜鹼等生物活性成分和18種氨基酸、32種微量元素以及利於人體健康和智力開發的有機硒、鋅等礦物質元素。中寧枸杞抗氧化能力強,枸杞多糖3.5g/100g以上、硒含量高於其他產區,含鉛量低於其他產區枸杞5個百分點,可引起血糖升高的單糖含量遠低於其他省區﹔吸濕率低於2.5%,包袋不結塊,糖分不外浸,有利於儲藏和遠距離運輸﹔中寧枸杞皮薄肉厚,口感純正,入口微甜、后味略苦,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具有顯著的產品優勢,造就了中寧枸杞“藥性異於他鄉”的獨特品質。
印象中寧游
中寧歷史悠久,文脈深厚。保存完整的黃羊古落,上千棵擁有百年樹齡的棗樹,見証了村庄的變遷和發展﹔開鑿於唐代的雙龍山石窟,高聳巍峨,氣勢恢宏,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文化聖地,被譽為“絲路小敦煌”﹔百余裡的明長城中寧段,逶迤曲折,歷經朝代的更迭,戰爭的洗禮……一道道歷史的年輪銘刻在中寧,引發人們對於歷史的記憶和詠嘆。雙龍石窟、黃河古渡,勝金雄關、鳴沙雁塔、石空燈火等八大勝景底蘊深厚,無以數計的歷史文化遺存,讓中寧尋得先機,深挖本土歷史文化底蘊,開拓全新的文化旅游模式。
目前,中寧縣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依托全域旅游發展的東風,培育鄉村旅游示范點,創建以“田園風光體驗游”為主題的余丁田園綜合體、杞菊紅生態農庄、石空棗林,形成集現代農業、觀光旅游、田園文化為一體的特色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此外,積極推進核心景區培育力度,啟動天湖國家濕地公園4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穩步推進黃羊古落、石空棗林3A級旅游景區建設,以自然環境之美讓游客陶醉其中。積極謀劃黃河流域(中寧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充分挖掘枸杞、黃河、蒿子面等民俗文化,依托區、市級非遺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開展研學游、民俗游等文旅項目。
現在,中寧縣以“中華杞鄉·康養中寧”為主線,打造了枸杞產業工業旅游樣板間和“枸杞+旅游”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點——“茨鄉裡”中寧枸杞精品旅游項目。推動枸杞產業與文化旅游、康養保健等深度融合。積極推廣枸杞宴、枸杞干果、枸杞原漿、枸杞酒等枸杞康養旅游產品,帶動枸杞文化、枸杞養生產業發展,培育枸杞康養旅游業態。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寧縣將堅定文化自信、高揚改革旗幟、銳意進取創新,繼續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游業和文物保護事業發展。通過發展康養游、生態游、觀光游,創建自治區全域旅游示范縣,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引領游客領略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體驗特色物產,讓更多人了解中寧、愛上中寧。
印象中寧味
“康養中寧”絕不是徒有虛名,而是生活在中寧,和來過中寧的人對這座城市的真情流露,僅飲食便足以印証。中寧人飲食考究,美食不僅在味道上堪稱一絕,更在康養方面獨樹一幟。
“長脖子雁,扯紅線,一扯扯到中寧縣,中寧的丫頭會擀面,擀的面薄扇扇,切的面細線線,下到鍋裡嘟嚕嚕轉,舀到碗裡一根線……”這首流傳於寧夏中寧的民歌,是人們對於中寧味道的最初印象,這就是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寧蒿子面。蒿子面歷史悠長,因其營養價值豐富、風味獨特、口感爽滑筋道被人們所喜愛,在民間又被稱為“長壽面”“喜面”“貴賓面”等,寓意美好,是常年在外的游子以及往來中寧的游客,記憶深處最溫暖、最幸福的味道。
枸杞宴,是中寧飲食的另一大特色。選取中寧枸杞作為美食烹飪的食材,充分發揮枸杞溫補的功效,讓中寧味道散發著“健康、生態、醇香”的氣息。最知名的當屬“清燉土雞”這一地方美味,選用散養在棗園的生態土雞,以油、鹽、大蔥、蒜、干辣椒、姜、枸杞、料酒、醬油、大料作為輔料放入鍋中大火烹飪后文火慢燉,待出鍋前加入面筋、粉條和平菇等配菜,增香又提味,營養又滋補,烹制出的雞肉酥而不柴、香而不膩,吃完肉再來上一碗雞湯,更是從身到心的滿足。這一味道甚至成為食客們無法帶走的“想念”。
中寧味道不僅有中寧美食坐鎮,更有細膩鮮甜的金絲圓棗、綠色有機的枸杞芽茶等作為中寧味道的代表,積蓄能量發揮優勢,吸引著全國乃至世界游客紛至沓來。
印象中寧購
作為一名游客,來到中寧如果想買點什麼,恐怕所有人都會向您推薦枸杞。作為中寧走向全國、邁出國門的形象代言、金字招牌,枸杞產業是中寧實現脫貧富民、全面小康的特色支柱產業。2020年,全縣枸杞種植面積12.8萬畝,干果產量2.6萬噸,綜合產值達102.3億元,“中寧枸杞”區域品牌價值達190.32億元。
中寧縣堅持以《中寧枸杞》標准為引領,大力推行統一標准生產、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病虫防治、統一質量檢測“五統一”的標准化生產管理模式,打造了一批綠色豐產綜合技術應用示范區。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10.4萬畝,千畝以上標准化枸杞示范園區14個,星級基地7家,建成了3個自治區級良種苗木繁育基地。打造枸杞產業加工集群,建成新水農產品加工創業園區、枸杞加工城2個加工園區,枸杞加工企業達52家,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4家,其中:國家級6家。培育出了“寧夏紅”“早康”“杞芽”“璽贊”等自主知名品牌75個,榮獲中國馳名商標4個、寧夏著名商標12個。
為使枸杞產業做大做強,建設黃河流域現代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中寧縣圍繞枸杞枝條、葉、果、籽等全株不同器官,開展攻關研究,深挖枸杞藥用和食用價值,開發生產7大類50多種精深加工產品。枸杞芽茶、枸杞原漿、枸杞中藥飲片、枸杞糖肽、枸杞飲料甚至枸杞面膜、杞色口紅等衍生產品,讓中寧的“紅招牌”更紅更響。
盛夏杞鄉笑顏開,喜迎八方賓客來。中寧正敞開自己溫暖的懷抱,歡迎世界各地的游客走進中寧,這裡不僅有琳琅滿目的枸杞產品,更有多條精品旅游線路以及地方特色物產,供大家選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