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蘭花”為何滿城芬芳

記者 秦磊 馬照剛 實習生 楊阿敏
2021年07月05日08:55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6月29日上午,“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將代表黨內最高榮譽的“七一勛章”授予吳忠市利通區金星鎮王蘭花熱心小組黨支部書記王蘭花。

在“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給王蘭花的頒獎詞是:“把解決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作為畢生事業,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志願服務﹔帶領王蘭花熱心小組先后為居民解決各類困難7000多件,調解各類民事糾紛600多起,開展公益活動7000多場次,推動寧夏吳忠市利通區的志願者從最初7人發展到6.5萬余人。她是群眾心中的‘活雷鋒’。”

為什麼是她?為什麼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能將簡單的志願服務工作做到全國聞名?為什麼數以萬計不同年齡段的志願者心甘情願追隨她的腳步?

7月3日,王蘭花從北京載譽歸來的第二天,很多媒體紛紛聚焦這位古稀老人,想從她那裡獲得答案,老人總是謙遜地說,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並沒什麼大不了。

記者採訪到王蘭花熱心小組老中青三代成員,聽她們講述王蘭花老人志願服務的故事,窺得“蘭花滿城芬芳”背后的秘密。

【郭淑玲,64歲,2006年8月加入王蘭花熱心小組】

2004年,王蘭花從利通區金星鎮裕西社區居委會主任的崗位上退下來,回家哭了一鼻子,生活一下子沒了重心,她不知道干啥才好。服務居民半輩子,周圍的群眾有事還是去找“老主任”,再加上她閑不住,人退心沒退。

我倆住一個社區,上班的時候她就整天忙忙乎乎,走路帶風。退休了,也是風風火火,總也閑不住。有一次,我看她褲腿挽得老高,拿了一根2米多長的竹竿,急慌慌地走著。我喊她:“蘭花大姐,你這是干啥去?”她說要幫人家疏通下水,邊說邊往前趕,頭都沒回。

2006年,我下崗了,在家也沒什麼事,聽說王蘭花剛剛成立了熱心小組,就找到她:“我也來做志願者,你看夠格不?”

她沒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卻把我帶到了獨居老人馬秀英家。

老人當時70多歲,一身的病,行動不便。蘭花大姐進了門,跟到了自己家一樣,拿起笤帚就掃地,還把老人扔在臉盆裡的一堆臟衣服洗了,邊干活,邊跟老人扯磨,家長裡短,笑個不停。

換洗好床單被套,給老人做了飯,等老人吃完,她又把老人扶進衛生間洗了澡。老人神清氣爽地出來,眼睛裡都有了光。

“好長時間沒給你剪腳趾甲了,來,讓我瞧瞧。”她搬個小板凳坐在馬秀英對面,把老人的腳抱在懷裡。

那雙腳我到現在都記得——腳趾甲長得向腳底彎曲,蘭花大姐怕看不清,鼻尖都快頂到腳上了,她用剪刀把老人的腳趾甲修理得平平整整。

直到此刻,這次的志願服務才結束。王蘭花問我:“這就是我們的志願服務,你能接受嗎?”

說實話,當了半天“觀眾”,好幾次我眼淚差點掉下來。這樣的志願者隊伍,我願意加入!

我成了王蘭花熱心小組的第一批成員,是她的左膀右臂。 

不干不知道,群眾想讓我們幫助解決的事,一撥接一撥。今天這家暖氣不熱,明天那家下水堵塞,小兩口吵架要人說和,婆媳干仗也得人勸……我們幾個忙得腳打后腦勺,顧了大家的事,忽略了自家的事。

王蘭花的老伴兒患有前列腺癌,經常住院化療。他一住院,蘭花大姐既費心,又費鞋。

這話咋說?

老伴兒在醫院吊針,她看著護士把藥水挂上,就趕緊跑回志願隊處理事情,估摸著藥快吊完了,再跑回醫院給老伴買飯。一天來回兩三趟,有一次我看她鞋帶還系得好好的,鞋幫和鞋底已經“分家”了。

王蘭花剛退休那幾年沒有退休金,和老伴一起領低保,日子過得不寬裕。她對自己很“摳”,每次買菜都趕到菜市場快收攤時才過去,別人買白菜,要把外面的菜葉剝掉,她“買”白菜,專挑最外層的菜葉,攤主見到她就說:“算了算了,不要錢。”

一元錢4個罐罐饃,白水煮菜沾上鹽,再熬一鍋稀米湯,老兩口能吃一天。

可她對求助的人卻很大方,沒錢買菜的,她給買菜﹔沒錢買藥的,她給買藥﹔有人求助到她門上,心疼人家大老遠還得走回去,她硬塞給人家打車錢。

她60歲時拿到退休金,一月500多元。第一個月領到退休金,老伴拖著腫得紫青的病腿,拿著存折找到我們志願隊,進門就喊:“老婆子,咱們也是有工資的人了!這錢你給咱管上!”

蘭花大姐也高興,跟老伴兒說,今天不回家吃飯了,咱們出去吃!我事后問她吃了啥大餐,她興奮地說:炒削面。

讓她管錢可找錯了人,有了錢,她幫起人來更大方了,一次給出一兩百元、兩三百元是常事。我怪她:你自己又不富裕,干嘛對別人這麼大方!她說,我們緊一緊日子還能過,可他們是實在沒辦法了啊,我不幫,心裡過不去。

裕西社區的劉鳳梅2013年被診斷為胃癌,醫生說她最多還剩3個月。劉鳳梅的兒子常年在外,王蘭花帶著我們就成了她家的“常客”。

說是“客”,其實更像“主人”。天天最少去一趟,打掃衛生、陪她聊天,幫她洗洗涮涮。她愛吃粉湯,蘭花大姐隔三差五給她做粉湯,“慣”得她口味都提高了,吃不慣別人做的飯。

在志願者的照顧下,醫生估計的3個月被硬生生延長到7年。去年,劉鳳梅因癌細胞擴散生命垂危,最后2個月是在床上度過的,也是蘭花大姐去得最勤的時候。每次過去,她都要和我一起給劉鳳梅換紙尿褲,擦洗身體。即便弄得再干淨,每次換紙尿褲時,還是異味扑鼻。我讓王蘭花戴上口罩,可她怎麼都不肯。她說,生病的人愛多想,如果戴口罩,她會覺得咱們嫌棄她。

就在劉鳳梅去世的前一天,我倆照常去給她換洗,蘭花大姐還是和平常一樣,給劉鳳梅擦洗穢物,換上干淨的紙尿褲,還不忘把她的衣服拉平,不能讓她躺著不舒服。當天晚上,劉鳳梅兒子回到家,次日凌晨,老人安詳離世。她的兒子打來電話哭著說:“感謝你們對我母親的照顧,讓她走的時候沒有留下遺憾……”

【張麗萍,36歲,2010年1月加入王蘭花熱心小組】

“七一勛章”頒授那天,我作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也坐在台下。看到蘭花大媽走上台,總書記給她佩戴勛章,我激動得眼淚不住地流——她的辛苦付出,所有人都看得見,所有人都記在心裡。

蘭花大媽是我的師父。我2004年3月參加工作,被分配到裕西社區,那時她還沒退休,是居委會主任。

我剛進社區,她就告訴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居民來反映的問題,都必須記到本子上,哪些解決了、哪些還沒解決,都得一一記清楚。她退休后,也不改這個習慣,到目前為止,“王蘭花熱心小組”已經記錄了16本“日記”,每本“日記”裡都記滿了居民的所求所需。

我的師父退休之后成立蘭花熱心小組,我理所當然地常去“客串”,最后還是忍不住成為其中的成員。利用業余時間參與的幾次救助,讓我印象深刻。

2008年3月,金銀灘鎮團庄村九隊村民哈小蘭在電視裡看到王蘭花的事跡后,輾轉找到了她的電話。撥通電話,還沒等說出事情緣由,哈小蘭泣不成聲:王姨媽,我的孩子得了白血病,你快救救他吧!

哈小蘭5歲的兒子小天樂(化名)罹患急性白血病,家裡把能借的親友都借遍了,還湊不夠孩子的醫藥費。我們見到孩子時,他已經11天沒有進食,一喝水都吐,小臉煞白。蘭花大媽的眼淚頓時掉了下來,她說,這孩子跟自己的孫子一般大,模樣那麼可愛,怎能忍心不救?

熱心小組所有的志願者自發捐款,有的連口袋裡的鋼镚都翻了出來,先安頓孩子前往銀川住院。王蘭花從銀川的醫院趕回來,連夜用裝牛奶的紙箱糊了一個捐款箱。第二天,她抱著捐款箱、帶著志願者逢門就進、逢人就講,把小天樂想要活下去的願望一遍遍說給人聽。她還聯系利通區婦聯和當地媒體,爭取社會更廣泛的關注。

籌到一兩千元,先給哈小蘭打過去﹔又湊到三五千元,再給對方打過去……整整1年零2個月,蘭花大媽帶領志願者們竟然為小天樂募集到愛心捐款13.12萬元,孩子的病有救了!

13年過去了,天樂已經長成一個帥氣的小伙兒,他到現在還經常給蘭花大媽打電話,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聊聊生活中的點滴趣事。看到祖孫倆的親熱勁兒,知道內情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同住西湖小區的五保戶杜秀英和蘭花大媽“隔樓相望”,2016年去世時,杜奶奶92歲。在她生前,因為沒學會用電話,家裡一遇到啥事兒,就會去蘭花大媽家的樓道口等“救星”。

有一次,蘭花大媽下班回家,遠遠就看到樓道口那個熟悉的身影。原來,小區要給每家改上水管道、修暖氣管道,每戶改造費用3000多元,杜奶奶拿不出那麼多錢,又不想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她又想到了王蘭花。

這筆錢對老人家確實是不小的負擔,蘭花大媽尋思,能不能找自來水公司和供暖公司商量一下,減免一些費用?她果真去了2家公司,得到的答復是:我們是企業,也要生存,如果家家戶戶都想減免,那企業還要不要辦下去?

好事多磨。蘭花大媽認准了自來水公司負責人的辦公室,1次不行就去2次,2次不行就去3次、4次,領導上班她“上班”,領導下班她才打道回府。一直到第10次,公司負責人終於熬不住了:“老姨媽,這又不是你家的事兒,你咋就這麼上心?”

“群眾相信我,才把困難告訴我,我要不盡心盡力地幫他們要個結果,咋對得起大伙的信任!”

自來水公司的領導心服口服,主動“降價”。蘭花大媽依葫蘆畫瓢,又去供暖公司“熬”。最后,杜奶奶家2項改造下來,隻花了1000多元。

蘭花大媽的熱心腸感染著周邊的人,也感動了許多曾經接受幫助的人,她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大家向她身邊靠攏。

裕西社區居民張金霞下崗后,思想一度消沉,留下80多歲的老母親和剛滿10歲的孩子,獨自一人外出打工。蘭花大媽得知情況后,帶領熱心小組成員,主動挑起了這一老一小的生活重擔,爭取公益資金為祖孫倆買菜買藥、送吃送喝,又為他們申請了城市低保,鼓勵他們好好生活。兩年后,張金霞回來了,聽說了熱心小組對家庭的照顧,她感動得淚如雨下。之后,蘭花大媽又幫張金霞在社區爭取了公益性崗位,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舒宏勇自小父母離異,父親早亡,他和弟弟在一起,吃盡了生活的苦。蘭花大媽了解到這一情況,隔三差五去給他們送吃的,把兩人的臟衣服抱回家洗,還到學校幫他們申請減免學費,申領低保。

十幾年過去了,如今,張金霞和舒宏勇早已是王蘭花熱心小組的“鐵杆志願者”,張金霞悉心照顧小區裡的孤寡老人,有著水暖維修手藝的舒宏勇則常常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免費上門維修水暖。

在蘭花大媽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志願服務行列中來。目前,利通區注冊志願者6.5萬人,28個社區中,每個社區都設有蘭花志願者服務隊和蘭花志願者工作室,“蘭花芬芳”已經成為吳忠市乃至寧夏一個響當當的志願服務品牌。

【馬晶,26歲,2020年6月加入王蘭花熱心小組】

王奶奶太累了,她今年71歲,早該是被別人照顧的年紀,可到現在她每天還在為別人的事情忙個不停。

大家都說我是王奶奶的“小跟班”“小秘書”,奶奶年紀大了,很多事情記不大清楚,我都幫她一一記下來,誰讓她是我的偶像呢!

從小,我就知道吳忠有個王蘭花,心裡隻裝著別人,很少考慮自己。那不就跟我們學過的雷鋒一樣嗎?

去年疫情防控期間,吳忠市各個小區門口都多了很多穿紅馬甲的志願者,他們在最危險的時候站出來,以一己之力護萬家團圓,這種精神,讓我深受觸動。去年6月13日,我主動找到王蘭花熱心小組,終於見到了我的偶像,也向她表達了想加入志願者行列的迫切心願。

王奶奶問我想成為志願者的初心是什麼?我答不上來,我想,那不就是為別人服務嗎?可等我真的開始“為別人服務”時,才知道“志願者”這3個字沉甸甸的分量。

今年1月4日,王蘭花熱心小組聯合愛心企業慰問轄區困難群眾,我們來到了青銅峽草台子村村民潘志國的家。

潘志國一家4口,其中3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殘疾,家徒四壁,屋裡連取暖的火爐都沒有,我被凍得手腳生疼。我們帶去了慰問金,還有募捐來的洗淨並消過毒的舊衣物。王奶奶代表大家把慰問金送到潘志國手中,離開時,王奶奶走到門口,又折返回去。

“拿來的衣服沒讓他們試一下,不合適了怎麼辦?”原來,王奶奶在擔心這件事。

王奶奶從袋子裡把適合小男孩的衣服翻出來,沖著躲在裡屋的潘志國的小兒子招招手。我這才注意到,這個孩子的衣服已經被污漬浸得辨不清原本的顏色,胳膊肘的位置被磨得锃亮,拉鏈也壞了,腰間束了一根繩子。

“你過來,讓奶奶看看,你咋長得這麼帥。”王奶奶招呼小男孩,孩子遲遲不肯出來,引得她走了過去。

“你的衣服已經穿不成了,你看,拉鏈都壞了,出門吹了風,肚子會著涼,肚子一疼,就得去醫院打針,那個疼啊,嘖嘖……”王奶奶皺起了眉,搖了搖頭,她滑稽的樣子,把周圍的人都逗樂了。她又拎起手裡的衣服,在男孩眼前晃了晃:“換上這件衣服,又暖和,又帥氣。”

男孩乖乖地讓她脫衣、穿衣,衣服大小正合適,她摸著小男孩亂蓬蓬的頭發,一臉慈愛。

原來,志願服務不是簡單的送錢送物,還需要發自內心,用真心去感知受助者的渴盼。

王奶奶去北京領獎的前兩天,我幫她整理獲獎証書,那一晚王奶奶興致很高,每翻開一本証書,都會興高採烈地給我講獲獎背后的故事。突然,她的目光停在一本打開的証書上,那是她曾獲得的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的証書。

她捧著証書看了許久,淚水慢慢地溢出眼眶,右手緩緩劃過証書上鮮艷的黨旗,一字一句地對我說:“孩子,我做這些事,過去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連家人也想不通我為啥這麼‘傻’。可是,開弓就沒有回頭箭,我們既然選擇了,就必須堅持做下去,持之以恆地做下去。時間會証明一切,黨和人民不會忘記我們!”

“靠近我、溫暖你”,是王蘭花熱心小組的口號,也是16年志願服務工作以來,王奶奶始終堅守的原則。

利通區為我們熱心小組專門創作了一首《蘭花芬芳志願者之歌》,一句句朴實的歌詞,道出了王奶奶的心聲,也道出了所有志願者的心聲——

蘭花芬芳的路上

我們一起走

就讓這小小的花朵開滿枝頭

花香飄過的地方

情和愛悠悠

靠近我、溫暖你

這是我們的心願

大家一起攜手向前走……

(責編:閻夢婕、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