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乘风借力,宁夏古籍事业开启新征程

2022年05月10日09:17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5月7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座谈会,区直有关单位、出版社、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激发我区古籍事业发展活力,让承载着中华文脉的古籍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意见》提纲挈领 目标明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期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是继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发布41年后,为适应新时代古籍工作形势发展制定的重要文件。《意见》从顶层设计到完善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强化古籍工作保障等方面,为我区做好古籍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工作指南,对开展新时代古籍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座谈会上,许多专家学者表示,《意见》明确了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及时召开这次会议,统筹部署今后的工作,这对我区古籍工作也是新的机遇。宁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玉冰长期从事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他认为“《意见》的出台令人振奋,更加坚定了我‘择其一事,毕其一生’的信念”,建议根据《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古籍工作体制机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统筹宁夏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编辑出版以及古籍数字化、古籍普及推广、古籍人才培养等工作方面充分发挥智囊库作用。

摸清家底 彰显特色

宁夏地区现有古籍7125部90237册,分藏在21家存藏单位,宁夏图书馆和宁夏大学图书馆古籍藏量占全区古籍总数的85.6%,其余古籍分藏在宁夏博物馆、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固原市原州区图书馆等单位。其中,《朱子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苏文忠公全集一百一十卷年谱一卷》等12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由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主持的大型古籍项目《朔方文库》被中宣部“二二工程”指导委员会指定为展示宁夏特色的出版成果,《中国黄河水利古地图数字资源库》入选2021年度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和非遗处处长王静,宁夏社会科学院图资中心副主任张玉梅和宁夏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何志明等专家提议:要将各有关单位目前已经掌握的基本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加大对民间古籍收藏机构和收藏爱好者所收藏古籍信息的调查,全面摸清我区古籍底数,邀请专家团队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并出版利用。同时,深入挖掘我区革命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精髓,充分发挥地方古籍特色,策划一些大型古籍出版项目、古籍数字化项目、古籍普及和传播项目等,有效挖掘古籍文献的时代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加大投入 强化保障

众多专家学者不约而同提到,目前全区古籍整理出版、保护经费投入不足,分类、分级标准不统一,保存分散难管理,很多地方存藏条件达不到要求,古籍保护人才、出版编辑人才匮乏,古籍研究成果不容易发表、职称评定难,古籍影印出版质量有待提高,古籍文献数字化项目少,“活化利用”程度有待提高的问题,在我区古籍工作中依然存在。针对现状,大家各抒己见,纷纷为推进我区古籍工作献良策。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以学习贯彻《意见》为契机,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加大古籍工作经费保障力度,设立宁夏古籍专项资金,用于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要加大古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古籍修复、古籍研究等方面人才的培养。”

对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马英俊现场答复:“接下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将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并要求出版单位做好选题策划和对接,力争储备申报一批古籍整理的出版项目。希望业界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继续为我区古籍工作发力,为文化强区建设贡献力量。”(记者 高菲)

(责编:阎梦婕、贾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