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访闽宁镇
即将驶入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等红灯时看向车窗外:十字路口一角的新光明眼镜店,店员在清洁“刷新”门口锃亮的大玻璃窗;一旁的面馆,一个小伙子走出来,跨上摩托车,低头看了一眼手机屏幕。
手机锁屏显示:8:50。此时,镇上有名的闽商投资的服装厂里,女工已在生产线前“在线”忙碌;原隆村的电商扶贫车间,主播在线下一边分拣包装产品,一边交流直播时和粉丝的互动心得;前往附近酒庄上班的村民,开上小轿车,到葡萄园准时“打卡”。
在闽宁镇,新的一天开始了。
一条“时光轴”,走向春天
“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老房子,在哪里能看到?”在闽宁镇镇史馆门口,记者偶遇两位从银川市区结伴来看电视剧《山海情》拍摄地的市民。即使这段历史就发生在距离银川市区不远的小镇里,她们依然想了解更多。
小镇的故事,镇史馆都知道。在这里,照片、文字和老物件,组成了一条闽宁镇走向春天的“时光轴”。
“这组照片是搬迁前群众生产生活的写照:泥泞不堪的回家路,简陋的窑洞卫生室”,“这组照片是建设时期的缩影,闽宁镇是一个纯移民乡镇”……在镇史馆,看得见的提升是小镇发展的缩影,还有更多看不见的奋斗,融于家园的变迁之中。
“第一条路、第一条沟渠、第一座水塔”,解说员的讲解带领参观者“翻阅”小镇的“集体相册”。这是闽宁镇的共同记忆:当你和村民交谈,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有相似的开头:“我是从固原搬迁来的。”在闽宁协作的春风里,他们从不同名字的故乡迁居于此,开荒垦地,融入同一个小镇的奋斗足迹里。
“《山海情》的热播,吸引人们前来汲取‘干沙滩’变身‘金沙滩’背后的精神力量”……
20多年来,在闽宁两省区干部群众的合力推动下,如今的“金沙滩”颇有“含金量”:引进各类企业40余家,忙起特色种植养殖,张罗起光伏发电,兴起电商直播带货,还有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1年的16098元。
馆内,一句解说词让人难忘:“岁月能改变山河,但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在奋斗新征程的路上,闽宁镇将为这条“时光轴”赋予更多的内涵,填充全面振兴的图景,延展向更深远的未来。
一颗闽商心,编织绿色
富贵兰是一种植物,被喻为“花中君子”。而在闽宁镇,富贵兰是福建企业家带来的一个新“窗口”——富贵兰实业有限公司,让周边妇女有机会从家里的炉灶抬起头,望向更开阔的天地。
走进车间,生产线像是繁忙的“码头”,在原材料和成品的“吞吐”之间,女工伏案忙碌。“这几天正在赶制一批校服。”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我叫马贺兰,贺兰山的‘贺兰’。”这名工作人员说。
14岁那年,马贺兰移民来到贺兰山东麓下的闽宁镇。“以前,帮人家在地里收玉米、打零工补贴家用,工厂开了以后,我就来了。厂子对面就是学校,又能工作,还能照顾娃娃,收入很稳定。”说话时,马贺兰的目光没离开生产线,那里是她的职场——进厂3年,她从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小组管理人员。
“我们安排专人接送孩子,减少员工的后顾之忧。”公司负责人许上等介绍,受疫情影响,公司正在积极调整思路,尝试更多的发展方向。“我来闽宁镇8年了,今年我们还会继续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加强专业技术服务,培养更多产业工人,为闽宁协作贡献力量”。
走出公司大门,发现已经拉出招聘条幅:“招人”。车间里的生产线虚位以待。
一个直播间,通向未来
导航到原隆村“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已快到下班时间——如今在村子里,大家逐渐习惯了“上下班时间”的概念。
线上小有名气的“闽宁镇巧媳妇直播团”,“线下”车间就在这里。赶到直播间,主播马云素正在收拾新品红枣。“这里离我家很近。”她说,以前在家照顾孩子,两年前成为“巧媳妇”的一员。2020年6月,马云素第一次走进直播间,面对近500名粉丝,介绍宁夏枸杞、黄花菜等特色产品。“以前看到镜头就想躲开,在姐妹们的帮助下,现在我也成了镜头前的主播,有了固定收入”。
发展闽货集散中心、进行数字化改造……扶贫车间负责人徐美佳今年还有更多新想法。“巧媳妇直播团也有更多可能性,比如不仅是农特产品的直播带货,还可以为闽宁镇文旅‘引流’,实现多业态、多元化发展。”
车间外,一架无人机升起在原隆村上空,注视着周边的光伏基地。
在更高的视野之下,在更深层次的闽宁协作框架里,这不仅是对闽宁特色农产品的直播,也是一场对闽宁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播”。
建设数字乡村、规划飞地产业园、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改善群众生活……这个春天,山海情的故事还在继续讲述。
相关链接
人物:闽宁镇政府干部 王升
【我的过去】 “我是首批移民,从西吉县搬来,以前也是乡干部,那时穷的时候,教育条件不好,学生娃只能在地里写字。”
【我的现在】 “搬来的时候我27岁,今年已经58岁了,看着群众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小轿车,我见证和参与了闽宁镇的建设发展,大半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
【我的未来】 “更新镇史馆的资料,讲好闽宁镇乡村振兴新故事。”
人物:富贵兰实业有限公司缝纫女工
马晓红
【我的过去】 “我老家在西吉县,七八岁前没吃过大米、白面,9岁随父母移民到闽宁镇后,才有机会上学。”
【我的现在】 “镇上就业机会多,现在每月能有3000多元收入,我挺满足的。”
【我的未来】 “工厂离学校很近,镇上教育条件越来越好,把娃娃培养好,日子会更好。”
人物: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文旅接待员工 闽宁镇镇史馆义务讲解员 贾招招
【我的过去】 “2013年,我随父母从隆德县移民到闽宁镇,19岁起先后到福建、江苏打工,结婚后成了一名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
【我的现在】 “2021年3月,我招工来到电商扶贫车间,有了稳定收入,人也更自信,为游客讲解、网上直播带货,一点都不胆怯。”
【我的未来】 “趁着年轻好好干,以后在银川买房子,让父母晚年生活更舒适,孩子也能享受更好的教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