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本网原创

《人民巷会客厅》系列访谈

3.23世界气象日|宁夏:早预警 早行动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2年03月22日08:58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今年3月23日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在“3.23”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宁夏气象台台长纪晓玲、宁夏气候中心主任孙银川做客人民日报社宁夏全媒体中心“人民巷会客厅”,介绍本次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内涵、宁夏的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情况、以及公众应如何应对气象灾害等。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极端天气、气候和水事件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造成的灾害越来越重。通过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做到‘早预警、早行动’,及时、准确地告诉广大老百姓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对于拯救更多生命、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宁夏气象台台长纪晓玲说。

纪晓玲表示,“早预警、早行动”要求更早地对气象灾害作出分析判断、制作发布气象和气候预警信息,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全社会也要共同行动起来,通过完善防灾减灾机制,多部门联动机制、媒体助力、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培养防灾减灾的风险意识,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合力。

宁夏气象台台长纪晓玲做客“人民巷会客厅”。人民网 高嘉蔚摄

目前,极端天气将越来越频繁和强烈。那么,宁夏气象灾害有哪些,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对此,宁夏气候中心主任孙银川介绍了宁夏主要气象灾害。

“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霜冻、大风、沙尘暴、暴雪、冰雹等,极端天气也时有发生。”孙银川说,比如,在2021年,“3·15”强沙尘暴最小能见度为166米,为近20年以来强度最强、范围最大的过程;全区各地在夏季连续三个月降水偏少,打破了1961年以来降水最少记录,出现了严重的气象干旱。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未来宁夏将不可避免地面对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和重发的严峻形势,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将不断加剧和放大。做好天气、气候的预警预报预测至关重要。”孙银川说。

宁夏气候中心主任孙银川做客“人民巷会客厅”。人民网 高嘉蔚摄

在此背景下,目前,宁夏已经支持建设了10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3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还能24小时接收到风云气象卫星资料。预报员综合分析采集到的各类天气信息(比如卫星、雷达、自动站等),结合数值天气预报和各种客观预报方法,再加上经验加以订正,就形成了预报预警信息。

据悉,气象部门会提前5-7天作出天气过程的预报,3-5天能判断出比较具体天气情况,提前1天或者几个小时、几十分钟发布气象预警。然而,受限于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天气预警预报还不能做到100%的准确,特别是类似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这种极端天气,在提前较长时间作出准确预报是有难度的。

“预报越临近、我们称之为短时临近预警,一般提前0-3小时,准确率相对越高、但时效也短,一旦发布、就需要我们立刻采取应对行动。”纪晓玲说。

宁夏气象台台长纪晓玲(右一)、宁夏气候中心主任(右二)做客“人民巷会客厅”。人民网 高嘉蔚摄

据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警戒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那么,公众如何理解收到的预警信息,并选择怎样的防御策略?

“在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号后,特别是高级别的预警信号,要按照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安排,尽量待在安全区域,避免外出活动或者从事户外工作,有序开展应对工作,已经外出的,要科学采取自我防护。”孙银川表示,民众要根据灾害天气的类型,做好防御措施,切实将损失降到最低。比如,暴雨天气不能涉水或者到低洼地带,大风天气不能到广告牌底下或者高空作业等。

据悉,为做好今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宁夏气象局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纪念活动,打造线上科普资源平台。在宁夏气象局政府网站设置世界气象日专栏,发布主题视频、科普图解、数据资讯等信息。

总策划:张文、黄屹

总监制:贾茹

制片人:高嘉蔚

摄像:梁宏鑫

剪辑:高嘉蔚

主持人:李甜甜

文字:赵茉钰、秦瑞杰

人民日报社宁夏全媒体中心出品

(责编:阎梦婕、贾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