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專家團隊:“全鏈條組團式”科技幫扶助寧做強飼草產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近日,聽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於農村工作的論述,寇啟芳感受到了黨中央的關懷和支持,很受鼓舞。她是吳忠市紅寺堡區天源良種羊繁育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從事灘羊新品系培育。寇啟芳說,她的工作就是要做強灘羊種業“芯片”,對“建設農業強國”意義重大。
寇啟芳撥通了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玉柱的電話,和他分享這個喜訊。玉教授也告訴寇啟芳一個好消息:雙方共同申報的科研課題獲批了,他的研究生可以專心在她的羊場進行課題攻關,讓院地合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隨著寧夏灘羊、肉牛、奶牛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飼草料日趨緊缺,價格持續上漲,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中國農業大學草業學院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團隊優勢,面向寧夏開展“全鏈條組團式”科技幫扶,在飼草品種研發、草種生產擴繁、飼草豐產栽培、牧草病虫害防治、飼草加工轉化和新型牧草資源開發上給予技術支持。
張英俊教授根據寧夏草牧業的發展現狀和技術需求,帶領團隊在西吉縣、紅寺堡區推廣禾-豆飼草間作技術和免耕補播豆科牧草技術,大幅提升了飼草產量和質量,有效提高了縣域飼草供應能力。
玉柱教授是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長期從事優質飼草加工利用研究。他率領的團隊面向寧夏飼草資源和灘羊營養需求,在鹽池縣和紅寺堡區示范推廣優質青貯飼料加工調制、日糧科學配制、全混合日糧加工飼喂等新型技術,把技術送到田間,把人才留在地頭。
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毛培勝領導的團隊與寧夏當地科研院所合作,在銀川、固原、吳忠等地建成了苜蓿種子擴繁示范基地,持續開展苜蓿種子基地播種、水肥管理等關鍵技術推廣,幫助企業解決制約種子規模化生產的技術問題。
於菲菲教授在平羅縣篩選出耐鹽鹼的飼草甜高粱品系,不但提高了鹽鹼地的產能,還有效解決了土壤的鹽漬化問題。
班麗萍團隊在平羅縣積極開展飼草病虫害防治工作,向農牧民介紹玉米、苜蓿和燕麥等飼草作物常見病虫害,推廣綠色生物防治技術。“通過專家一對一指導,我們不光學會了識別和治療病虫害,還掌握了預防病虫害發生的田間管理技術。”當地種植戶打心裡感激中國農業大學的這些專家。
紅寺堡區科技局副局長康磊表示,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團隊幫助縣區大力發展草畜綠色產業,不但讓農牧民的技術硬起來、錢袋子鼓起來,更讓他們的腦瓜子活了起來。(記者 杜曉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