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石炭井:從廢棄礦區到電影小鎮

2022年10月10日08:38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石炭井老街。

  10月7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石炭井工業文旅影視小鎮。

  “咔”的一聲,游客正在石炭井紅光市場前打卡拍照。隨著電影《萬裡歸途》的熱映,影片外景拍攝地石炭井成為國慶節期間的熱門“打卡地”,不僅吸引了眾多游客,也讓曾經的石炭井建設者重游舊地,回憶往昔。

  82歲高齡的張道海特意從大武口區過來,回到了石炭井以前的家,看著廢墟殘牆,還有干枯的蘋果樹根,他感慨道:“從1958年開始,石炭井是我奮斗到退休的地方,回想起剛來這裡修路、下井的日子,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

  1958年,國家開始投資建設石炭井礦區,來自全國各地支援寧夏的建設者,先后來到賀蘭山腹地的石炭井,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歷程。張道海每每想起過去奮斗的往事,總會精神倍增,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剛來的時候沒有房子,就住地窨。地窨是從平地挖下去的長方形深坑,上面擔上幾根木頭,木頭上鋪上樹葉樹枝,再覆蓋上一層泥土,就是礦工的家。地窨裡夏天悶得像蒸籠,冬天又是透風涼,凍得人直哆嗦。”張道海說。

  因煤而起,因煤而興,石炭井一度發展成為擁有10多萬人口的繁華小鎮,醫院、商場、學校、餐館、影院、澡堂、菜市場等一應俱全,工人們收入高,外地人居多,他們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商品帶回來,錄音機、電視機、喇叭褲等都在這裡興起,一度引領著寧夏的時尚潮流,那時的石炭井有“小上海”之稱。

  繁華之后,石炭井因煤而困。環境、生態遭到破壞,礦區隨之全面關停,石炭井大批機關、人員撤出,留下了大面積的空房。時間一長,小鎮日漸破敗。

  2017年開始,石嘴山市走上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之路,石炭井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些老房子被修繕,老街巷也被保護起來。石炭井街道辦事處以礦區“披綠”、文旅“掘金”為新目標,加快推進石炭井工業文旅小鎮建設。依托《山海情》《我的父親焦裕祿》《綠皮小火車》《突擊》等影視劇拍攝實景,重點打造黨校現場教學示范點、影視拍攝參考點、小鎮旅行觀光點,高質量舉辦賀蘭山石炭井大峽谷越野拉力賽、石炭井桃花渡景觀游、第三屆千人徒步穿越賀蘭山等大型活動,與文旅公司共同開發經營管理,充分釋放資源紅利。“石炭井號”綠皮小火車載著一批又一批區內外游客駛入八號泉、賀蘭雄鷹紀念碑、石炭井工業文旅小鎮展示館等打卡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分塊改造新華南街外立面,讓游客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

  近年來,石嘴山市舉全市之力在賀蘭山下原來開採煤炭的山上覆土播綠,種草種樹。今年的賀蘭山,完全變了模樣,去年還只是星星點點的小樹苗,今年已經有了成林的雛形。

  “下一步,將持續做好平台搭建、潛能挖掘、影視服務、文旅融合推進影視產業化發展,持續探索影視發展路徑,加大招商引資,推動石炭井影視小鎮建設再上新台階,打造寧夏獨具特色的工業旅游小鎮。”石炭井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說。(見習記者 徐 琳)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