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知識產權強區建設綱要印發

自治區黨委、政府日前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知識產權強區建設綱要(2021—2035年)》,對未來15年全區知識產權事業發展遠景作出系統謀劃,通過16項戰略舉措、13個專項工程,為打通知識產權保護全鏈條、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綱要以“法治保障、嚴格保護,創新驅動、市場引領,促進運用、優化服務,生態優先、持續發展,重點導航、協同推進”為基本原則,明確了“兩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到2025年,知識產權強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創造質量明顯提升,運用效益充分顯現,服務效能持續增強,全區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氛圍更加濃厚。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件以上,有效商標注冊總量達到10萬件,精品版權數量達到8000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累計達到15億元,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80分以上。到2035年,寧夏知識產權綜合競爭力大幅躍升,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保護嚴格、創造活躍、運行高效、服務便捷、文化自覺的知識產權強區基本形成。
綱要提出努力打造西部知識產權保護新高地的五大戰略任務。建設促進營商環境優化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健全門類齊全的法規制度體系,公正高效的司法保護體制,便捷高效的行政保護體系和快速高效的協同保護格局﹔建設激勵創新發展的高質量知識產權創造機制,優化高質量創造環境、打造現代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及促進版權保護與文化創新﹔建設促進轉化實施的知識產權運行機制,建立高效順暢的運用機制,規范有序的運營機制和運行順暢的金融服務機制﹔建設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服務供給和指導,公共服務標准化、信息化建設及知識產權服務業培育和監管﹔建設氛圍濃厚的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環境,營造協調聯動、內外合作的知識產權開放環境,崇尚創新、融合發展的知識產權文化環境和更加開放、更有活力的知識產權人才環境。
綱要提出,要全面加強黨對知識產權強區建設工作的領導,建立穩定長效的知識產權強區建設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綜合運用財稅、投融資等相關政策,引導市場主體加大知識產權資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資金投入體系。要發揮激勵創新、示范引領作用,建立寧夏知識產權獎項評選機制。完善侵權假冒舉報獎勵制度,激發社會公眾參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建立本綱要實施動態調整機制,強化考核評價。在對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班子考核中,注重考核知識產權相關工作成效等保障措施。(記者 陶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